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民生 民生新闻

大修鏖战急 “特战”显神威

2018-07-17 08:32    松花江网

  春意盎然的5月,绵延18公里松花江北岸的吉林石化公司检修现场,打响了一场“三年一大修”攻坚战。

  参加此次大检修的这支劲旅,军分“营连排”,兵分“陆海空”,恰似一支多兵种、合成军的特殊部队。他们曾参与松花江洪水化工原料桶抢险救援,参与实施炼化生产急难险重任务的“士兵突击”,保证了“母亲河”和123套炼化装置的安全。在50天的“三年一大修”中,他们担负着123套炼化装置共4935项目,其中,检修机电设备9000余台套,59台关键机组一次检修合格;排查整改中部乙烯换热器腐蚀等重点隐蔽工程125项等高精尖任务。这里谨采撷了一组党员和专业技术骨干冲锋陷阵在1000个现场、忠诚奉献在3万多个检修项目中的感人故事,以展现这支“特殊部队”的精神风采。

  “军功章”刘国军

  刘国军是拥有15年党龄的党员。5月9日10时左右,他像往常一样巡检丙烯球罐时,当查看到B110B罐下面时,忽然闻到一丝丙烯的气味,引起了他的警觉。

  “这味道从哪里来的?”刘国军心头一紧,就寻着气味,逐条管线、逐个阀门仔细地排查。在他低头的瞬间,突然发现在丙烯球罐出口管线,第一道阀与XV0308电磁阀中间的保温下部出现了拇指肚般大小的轻微结霜现象。“一定是丙烯漏了!罐中还储存着70余吨的液态丙烯,在10公斤的压力下,丙烯一旦大量泄漏,摩擦就可能引发着火爆炸!”

  情况万分紧急!他第一时间将险情传送给主控室,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讲机里车间生产主任的话音刚落,动作敏捷的刘国军,快速关闭两个丙烯球罐出口截止阀,切断泄漏点的丙烯来源。再转身冲向二十多米远的丙烯泵,关闭入口阀门,彻底将泄漏点进行隔离。随即再将泄漏管线上的泄压阀门打开,将管线中的丙烯向火炬系统进行排放、泄压……

  六道阀门的开关动作,刘国军在抢险人员到来前的百秒内化险为夷,因此荣获了“2018年第4号总经理特别嘉奖令”。

  “特种兵”王忠友

  今年59岁的老党员、老班长王忠友,是物流公司运输二科120吨吊车的“特种兵”岗位上的一名司机。

  5月28日一早,运输二科调度接到合成氨装置大检修地面组装换热器的吊装任务。此次换热器吊装先用天吊吊出厂房,然后由汽车吊完成换热器组装对接,空间狭小,难度很大。王忠友全神贯注,目不转睛,起吊-旋转-落地-组装,每一个步骤都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经过5小时的连续作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为了不影响检修进度,吊装作业需要继续进行。而此时天降大雨,给原本就不太容易的吊装作业又增加了难度。雨水拍打在前挡风玻璃上,视线模糊,增加吊装作业难度,为保证作业安全,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下车瞧瞧。经过十多个小时连续作业,换热器组装对接成功,安全地完成了吊装任务。

  至今还有不到8个月就要光荣退役了的王忠友,却像上紧了的发条,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他说:“作为物流战线上的一名‘特种兵’,我得站好最后一班岗”。

  “攻坚手”张文利

  作为动力一厂脱硫车间检斤运料班长、党员张文利,不仅带“兵”有方,而且在执行2号、6号、7号三个脱硫塔急难险任务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检修前,张文利带领5名攻坚队员小心翼翼地清理塔内沉积凝固的浆液,如稍有不慎,极易损坏塔底部有着防腐蚀、防渗漏作用的玻璃鳞片地面,导致设备运行中石灰石浆液从底部溢出,影响生态环境。

  5月21日,清淤进入关键时段,张文利担任车间脱硫塔清淤任务的“主攻手”,项项任务打头阵。

  今年40岁出头的张文利,既是工厂的“活流程”,又是个“工艺通”。他率先进入脱硫塔,塔内光线微弱,只能靠头灯照明,作业进入50厘米厚浆泥时,沉淀浆泥坚硬无比,锹一铲一个点。“那咱们用镐刨吧”,一位队员一边说着,一边举起镐头就要刨。张文利看到了,立马叫停!“这可不行,稍不留神,就会碰伤地面”。经过塔内“诸葛会”,敲定了“蚂蚁啃骨头”办法,紧接着一锹一锹地挥汗铲起浆泥来。

  5月28日,7号塔内30多摄氏度高温,汗水湿透的工装黏在队员们的身上,好似“免费桑拿”。三个多小时过去了,张文利却不知疲惫地奋战清淤第一线。

  三个脱硫塔,三场攻坚战,未损坏一丝一毫玻璃鳞片地面,比预计的工期还提前24个小时,清理面积45.2立方米,清除残液63.28吨。

  “特战队员”宫伟

  作为锦江油化厂维修车间的一名钳工专业的“特战队员”,宫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再试试,再试试……”今年大检修,180号助剂装置压缩机漏油,厂家曾派人用尽了各种维修办法可还是不行。工厂领导同意更换新的压缩机部件,明码实价3.5万元。宫伟得知情况后别提多心疼了,就主动找到了工厂主管领导:“让我再试试吧”。

  接过烫手的山芋,宫伟每天一有空就蹲在现场观察,发现漏油原因是活塞杆有几处细小的划痕。找来油石和组锉,细细地研磨,那力度一定要拿捏得非常准确,当把修复后的部件再次安装到压缩机上的时候,经过调试,困扰工厂渗漏的难题彻底解决了,为工厂省下了3.5万元,宫伟心里甭提有多美了。

  “工程兵”张贺

  乙烯厂装卸车间工艺员张贺,既是一名“80后”的年轻党员,也是一名最年轻的力推工艺系统基础工作整顿的“工程兵”。大检修前,乙烯厂装卸车间3#4#下料仓改造项目得到工厂批复,张贺借势实施下料仓聚集粉尘等问题的“工艺整顿”工程。

  在下料仓改造项目正式实施动火作业前,首先是对设备及料仓间的粉尘进行清理,这是一项“艰脏累”工程。咚咚咚……伴随着铜锹有力的敲击声,粉尘如烟雾般迅速弥漫,到处充满了呛鼻的粉尘,让人喘不上气、睁不开眼。张贺采取用雾化水降低粉尘值,提升安全系数。在这充满粉尘的战场上,张贺带领12名清料“工程兵”,连续4天奋战在清理粉尘现场,只要有作业,他就不离开下料仓半步。大家劝张贺多休息一下,他却说:“作为这个工程的具体负责人和车间工艺员,我对这里最熟悉,有我在,工作质量就在。”

  在他的带领下,攻关小组队员三个人为一组,每组10分钟一轮换到仓内作业。每个人从仓内出来时都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就像钻进了面袋子一样,汗水流过的地方,仿佛一道道沟壑,就像个“白面人”。此次“艰脏累”工艺基础工作整顿工程,从5月5日至5月15日止,既根除了3#4#线粉尘隐患,又让设备和操作间环境焕然一新。同时,累计清理积灰粉尘4.2吨、粒料5.78吨。

  江城日报全媒体通讯员/朱云武     松花江网编辑/徐涛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曹律师(法律顾问)0432-6258288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