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民生 民生新闻

从“照相梦”到全民摄影师

2018-11-06 09:40    松花江网

  

  董玉清与小伙伴40多年前合影

  张辉作品《建设者的旋律》

  “小时候第一次照相的场景,回忆起来无比甜蜜,当年实现照相梦想的快乐至今难忘。”11月4日,吉林特殊教育实验学校教师董玉清说。改革开放40年来,从照相是件难的事儿,到现在人人都是摄影师摄像师,折射出社会的巨大进步。

  童年时的照相梦

  “刚建立个小学同学微信群,同学就发过来一张小时候照的第一张合影。大家回忆起了这张照片的故事。”董玉清说,大约是1975年初春,她家住天津宁河县岳龙乡西魏甸村。邻近的丰台镇上有照相馆,自己家照的一张全家福,让她的好朋友王秀兰、王秀霞、王秀萍十分羡慕。四个人商定在周日时去丰台镇照相。

  她们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周日那天走了10多公里的路,来到了丰台镇。当时的相机是个大箱子,摄影师还得蒙块黑布,不让她们眨眼。她们四个就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四个好伙伴都幸存下来,但是,天各一方。董玉清随家人来到永吉县口前镇,王秀霞还在离原来村庄不远的村子里务农,王秀兰嫁到唐山开滦矿区,王秀萍嫁给军人,现在在上海生活。四人看到当年的照片,虽然不能马上相聚再照一张照片,但是,她们用手机拍下了近照,发到了一起,按当年照片的位置,重新制作PS了一张照片。

  摄影器材的变化

  “拍摄天空飞翔的小鸟,要拍到小鸟的眼睛闪现的光芒,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今年63岁的张景峰说。作为专业摄影师,他打从工作起,更换了几茬相机,见证了相机的进步历程。

  1977年起,张景峰换过多次工作,一直与相机打交道。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他购买使用的相机有国产的海鸥DF、长城、珠江、凤凰。这几款相机都是机械手动相机,自己照完照片,回到家后自己冲洗照片。

  1985年后,日本富士、柯达、樱花彩色胶片进口了,同时洗照片的技术也机械化了。拍出的照片立等可取,清晰度更高,饱和度也好。此后,张景峰四年更换了三台进口相机。

  2011年,买了一台佳能600D半幅相机。2016年后,他又购买了佳能5D3,花了1.1万元。这款相机是全画幅相机,又配备了广角镜头、中变焦镜头和长焦镜头,基本配备齐全了。

  张景峰说,他这款相机也不是最好的,现在的相机,像素越来越高,镜头的精度越来越高,过去想拍拍不了的、拍不到的,现在都能实现了。

  人人皆成摄影师

  家住江南一小区的张辉,今年64岁。10年前,她买了一个数码卡片机,晚上出去遛弯儿,看见有人在江中放河灯,她就随手拍了几张。第二天,有几个爱好摄影的朋友对她说,有一个摄影大赛正在征集照片,张辉就送出两张。没想到,她一下子获得了两个三等奖。这激发了她当摄影师的想法。从此,她买了相机,开始学习摄影。

  几年下来,张辉获得全国和省市级摄影大赛40多个奖项,在吉林市的摄影圈里也小有名气。她无论到哪里都带着相机,随手发现生活中的美。

  张辉说,自己经常跟着摄友们出去采风,有时抢不上去,只能自己选角度,选焦点,去展现生活和风景的美,可往往这样得来的作品,获奖的更多。前不久,她家附近有个建设工地,她用相机拍下了工人工作的场景,在国家级摄影大赛上获得二等奖。

  “摄影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但是,相机毕竟是掌握在人的手中,作为摄影师要热爱家乡,热爱蒸蒸日上的火热生活,要通过相机反映家乡的新貌。”张景峰说,现在,智能手机的像素越来越高,携带方便,摄录随意,照片传输便捷,轻按手指,一切尽在掌控中,不少专业摄影师也开始研究用手机进行拍摄创作。照相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技术进步,也反映出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冯孝忠 松花江网编辑/杨世阳)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曹律师(法律顾问)0432-6258288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