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民生 民生新闻

医学博士姜哲 18年志愿服务路

2019-04-16 08:59    松花江网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美国医生爱德华·特鲁多的名言,姜哲总是写在自己医疗笔记本的扉页上。这些年,他不知换了多少个笔记本,但是,这句名言他都一次次写上去。日前,今年38岁的医学博士姜哲讲述了自己18年医疗志愿服务的心路历程。

  姜哲是市中心医院的主治医师,吉林市“关心会”发起人之一,吉林市医疗志愿者协会首任副会长,吉林市青联委员,吉林省、市优秀志愿者,延边大学优秀志愿者、十大杰出青年,两届中国志愿服务大赛银奖获得者。

  播下医疗志愿服务的种子

  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姜哲在出色地完成学业的同时,就开始参加学校的公益组织“爱心社”,参与医疗、教育志愿服务、义演募捐等活动,志愿服务的种子在姜哲的心底萌芽。

  2007年,姜哲成为吉林市中心医院临床医生,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他积极参加义诊活动。活动中,他看到有血压高的病人整天晕晕乎乎仍不知就诊,随时有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有的病人每天心绞痛发作几次,自以为能“挺”过去的,随时可能出现心脏猝死;有的病人一辈子没有测过血压,更不用说体检……所有这些一次又一次冲击着姜哲的心灵。

  为了实现帮助更多贫困百姓、服务更多人求医的梦想,2013年9月1日,姜哲与张杨等中心医院的十几名优秀医护人员正式组建了吉林市“关注健康,从心开始”医疗志愿者协会,简称“关心会”,以医疗科普+义诊的方式,服务贫困百姓。

  路途遥远,他们自行驾车;没有基础药品,他们自掏腰包购买;义诊的盒饭,他们都自行解决。有人说他们傻,有人说他们是作秀。可就是这群人“傻”了18年,不但没有停止,而且发展成为拥有会员153人、志愿者2000余人的吉林省首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医疗志愿服务类的组织。

  开展多项医疗志愿服务

  2014年,姜哲在对环卫工人的义诊中发现,他们患心脑血管病的比例很高。姜哲倡导发起了专门关注吉林地区低收入人群心脑血管健康的“暖心行动”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多个医疗志愿服务站,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从而达到降低此类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生几率的目的。

  2015年,针对社会上频频出现的心脏病猝死率高、抢救率低、急救培训缺口大的情况,协会发起了“一猝尔救”心脏急救培训项目,推进全民掌握基本的心肺复苏技能,减少心脑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

  基于东北地区疾病的特点,姜哲发起了“我是医生我靠‘谱’”公益创投项目,选拔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慢性病知识的医务人员作为宣讲员,随吉林市“百村振兴”行动一起到贫困村镇,以“义诊+医疗科普”的模式进行医疗帮扶。

  成立市医疗志愿者协会

  经过几年的努力,协会的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市的认可,两次获得了国家志愿服务大赛的银奖,还获得了全国公益创投项目“百强”、吉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标兵等荣誉。“关心会”发展成为省内闻名、国内知名的医疗志愿服务组织,成为吉林地区乃至吉林省医疗志愿服务领域的一面旗帜。

  2017年1月17日,吉林省第一支在民政部门申请成立的医疗志愿服务类协会——“吉林市医疗志愿者协会”在吉林市成立。协会从一个医院的小团队发展成为一个地区的医疗志愿者的领导组织。

  2017年7月,吉林境内遭受水灾。吉林市医疗志愿者协会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在1个月里,累计向灾区输送医疗志愿者200余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00小时。

  18年前一个信念在萌芽,18年中一份情怀在坚守。无论是参加志愿活动还是创建志愿组织,无论是发起志愿项目还是用志愿服务精神影响他人,姜哲始终不变的是心系百姓健康的神圣使命,始终不变的是热衷公益、服务他人的高尚情怀,身体力行地为江城百姓看好病、服好务、尽好责。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冯孝忠    松花江网编辑/徐涛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陈律师(法律顾问)0432-62099222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