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民生 民生新闻

吉林三江会馆往事

2019-04-17 09:00    松花江网

  会馆又叫“公所”,是旧时都市中同乡或同业者建立的互帮互助的组织。《清稗类抄》中说,“各省人士乔寓京都,设馆舍以为联络乡谊地,谓之会馆”。不仅北京有会馆,全国各地的许多大都市也都建有会馆,只是数量多寡不同而已。吉林城的三江会馆按《旅吉三江会馆章程》中说,是“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同乡公共集会之所,名曰‘三江会馆’,凡属旅吉同乡均为本会馆会员”。会馆的宗旨是“联络乡谊,共图发展同乡公益事业”。会馆的具体职能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联系乡谊,增进会员间的感情与了解;二是帮助贫困者,为会员解除困难;三是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四是协调同乡关系,沟通信息;五是与外界联系,维护会员的正当权益;六是帮助安葬客死的同乡,或运送死者的灵柩回原籍。

  一

  一般来说,会馆“或省设一所,或府设一所,或县设一所”,视在某一地区同乡的多少和资产能力而定。由于当时在吉林的南方籍人士很少,故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的大同乡,共同建立了一个会馆。之所以取名“三江会馆”是因为这一名称简洁而又涵盖了四省,同时表现出了很深的文化底蕴和乡谊之情。所谓“三江”是哪些省份?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所谓三江者,乃清代两江总督之直辖区,即今江苏、江西、安徽(亦称皖江)三省”;也有人认为,三江指的是江苏、江西、浙江三省,安徽则是后加入的。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首先,《旅吉三江会馆章程》明确规定了它是“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同乡公共集会之所”。其次,在现存的《吉林三江会馆碑记》碑刻中,明确刻有“诸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或宾幕府,或主治局,或商”的字样,提到的是四省,而不是三省。碑文记述了吉林三江会馆重修的缘起、新会馆的规模、环境,以及建立会馆的目的等,如果安徽省是后加入的,这样的大事碑文肯定会予以记载。再次,倡议建立三江会馆者之一张亚斌就是浙江籍人士,三江会馆建立后,他怎能忘记了本省的同乡?从会馆遗留下来的文件来看,浙江人、安徽人自始至终参与了各种活动,诸如编印同乡录、参加会议、讨论事务、捐款、运送灵柩等,这充分说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省旅吉人士都可成为三江会馆的会员。第四,全国各地有许多三江会馆,如,青岛三江会馆、盖州三江会馆、长春三江会馆等,它们都是由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省人士组成的,吉林的三江会馆怎能缺了一省?如果真的缺了某一省,它也就不能称为三江会馆了。第五,“三江”在这里特指江西、浙江、江南这三个省,或者江苏、江西、安徽、浙江四省,这是有历史渊源的,也是被社会长期认可的。清军入关后,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但取消了南京的留都地位,把南直隶改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也称江南省。及清朝在地方推行督抚制度,设立两江总督,节制江西、江南两省。由于江南省地域较大,人口众多,文化发达,并且非常富庶,对中央政府形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康熙六年(1667年),清政府把江南省拆分为江苏、安徽两个省,各设巡抚,但仍归两江总督管辖,两江总督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清朝结束。这就是说,康熙六年之后,“两江”就已经包括了江西、江苏、安徽三省,三江必含浙江无疑。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省都位于黄河以南,而且相互毗邻,风土民情也很接近,因而,他们在异乡共同组建会馆也在情理之中。

  二

  据传,嘉庆四年(1799年)在吉工作的苏、浙、皖、赣四省籍官吏张亚斌(浙江籍)、陈志谦(江苏籍)等人提议,创建三江会馆,馆址建在今重庆路以东,延庆胡同以西,解放路以南,青年路以北的这块地方。会馆大门上额有“三江会馆”四个大字,内部分成三层院落,第一层院落为地藏王(菩萨)殿,它有正殿三间,门上悬挂着“幽冥教主”的匾额,殿内塑有高大的地藏王雕像,东西两侧各有厢房三间。各地的会馆都有乡神崇拜,目的是寻求神灵的庇护。三江会馆由于是四省人士所建,各自所崇拜的乡神不同,无法统一,于是就推出了大家能共同接受的地藏王神。地藏王是主管冥界的菩萨,修建地藏王殿为举办超度法式和设奠公祭提供了方便。第二层院落主要是停柩房,分东西两侧排列,其中,东面5间,西面10间。第三层院落为会馆机关,如办公间、议事间等,此外,还有住宿间。会馆附设三江义园1处,大门上方有署理吉林分巡道道员谢汝钦于光绪丁酉年(1897年)书写的“三江义园”牌匾一块,整个义园占地面积约3.5亩,它是安葬无法回归故里的同乡的地方,会馆每年清明和中元节都要组织会员在义园举行春秋公祭,悼念死去的同乡。下例这则讣告也能让我们管窥到义园的用途——

  “显考熙荪府君民国七年七月十六日即旧历六月十九日酉时疾终吉林省寓……亲视含殓,即日遵礼成服,谨择于阳历八月五日(阴历六月二十九日)设奠,阳历八月六日(阴历六月三十日)发引,暂厝吉林三江义园,择吉扶柩回籍安葬。……丧居吉林省城三江会馆。”

  除园内建筑外,三江义园边上还有多间草房,多用来出租,收取吉洋,补充会馆经费。光绪年间,因烧砖筑城,在吉林城东侧形成多个窑坑,三江义园陷入南窑坑低洼地带,雨季常遭危害。为了不受水害,会馆出资把义园垫高了很多,至今这里仍然留有当初铺垫的痕迹。

  三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三江会馆进行重修,在吉的四省官吏、商人纷纷捐款,会馆很快焕然一新(现存于吉林市文庙博物馆的《旅吉三江同乡会馆重修记》碑,对此次捐款情况有详细记载)。不料,仅过了13年,吉林地方政府根据《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及其附件的规定自开商埠,三江会馆一带被划入日本的势力范围,吉林地方政府为了尽量维护国权,加大了商埠地的投资力度,以减少日本所占的份额,因此重庆路东西两侧迅速兴旺起来。民国初期,因为要开通三纬路(今重庆路与天津街之间的老北京路一段,现已开辟为解放路),会馆无奈,只好迁至小东门内(今天主教堂西侧),三江义园仍然留在原处,直至伪满洲国建立后,吉林城区逐渐扩大,才最终被取缔。

  天主教堂西侧的新会馆坐北朝南,也是四合院式建筑,规模较大,占地面积大约为4200平方米,内部又有东院、西院、后院之分。东院与正楼“有堂,有室,有庖,有湢”等,主要用于会馆使用,西院与后院用于出租。整个建筑“异尤胜者,门临松花江,江外诸山环列,楼下与四时风俗各效其奇,栋宇亦轩豁……”新馆南方韵味浓厚,做工细腻讲究,楼阁高耸,门前开阔,环境幽雅,功能、设备也很齐全,在当时吉林城内是屈指可数的建筑。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原吉林督军陈昭常在由吉林去广东的路上自杀身亡。11月15日,吉林军政各界人士两三百人,聚集在三江会馆,为他举办追悼会。由此可知,三江会馆在当时吉林人眼中是非常够气派的。

  三江会馆还有很多义地,这里的义地与义园不同,特指农业土地,是会馆财产的一部分,但非常遗憾,义地的具体数量与地点我们已无法得知了。这些田地会馆从不自己耕种,主要是出租给佃户,许多田地分割纠纷和地租纠纷都证明了这一点。

  民国八年(1919年),为了更好地“联络乡谊”,根据会员建议,在会馆内设立了三江同乡俱乐部,由专门的干事负责管理,经常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如玩儿牌、下棋、看戏、听音乐等。

  三江会馆的会员数量不同时期变化很大,总体趋势是渐次增加。据记载,民国八年春一次缴费者为250余人,应该还有后交和未交者,保守估计总数应接近300人。这些会员既有政府官吏、知名学者、富商巨贾,也有军队将士、小商小贩、企业职工等。会员流动性较大,每年都有个别人离去,也有一些人加入。为了加强管理,三江会馆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设有“总董一员,副董二员,名誉董事若干,干事十八员,候补董事二员,候补干事十员”。这些人员在每年第一次常年大会上通过选举产生,任期为一年,不得推辞,连选三任后,如果本人不愿意继续任职,可提出申请,不再做候选人。总董若离开吉林,则由一名副董继任,副董缺人,在候补董事中增选,干事如有缺额,由候补干事递补。总董负总责,副董协助总董工作,干事是具体工作的执行人,按职责分为文牍、会计、庶务、阅查、交际、捐务、义园等多种,每种干事都有2至4人。 

  四

  会馆每年在春季和秋季召开两次大会,遇有特别事情可举行临时会议,一切重大事情,都由会员大会作出最后决定。职员会议是三江会馆的常设机构,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职员会议每月召开一次,研究会馆工作事务。所有职员都是选举产生的,他们做各项工作,基本上属于义务服务,没有薪俸,但视工作量给予一定补助,数量多少由职员会议决定。三江会馆的经费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是会员的会费,也叫常年捐。它分甲、乙、丙、丁4等,甲等每人每年10元,乙等每人每年5元,丙等每人每年2元,丁等每人每年1元,这是最基本的经费。第二是会员的捐款,也叫特别捐。三江会馆的会员绝大多数都是各级官吏和富有商人,他们每年向会馆捐献的钱物,数目较大,这是会馆最重要的经费来源。以1920年为例,2月份会馆收到王棣薄的捐款大洋2元,周铁军、马椒庭的捐款小洋各20元,他们的捐款都高于正常会费。第三是房租、地租收入。会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运作较好,经费有了结余,便添置了一些房产、地产,对外出租,收取费用,也成为经费的一个来源。会计干事每年都要做出年度经费预算,在次年的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上,还要向会员作财务通报。三江会馆各项工作都很民主,有事大家共同商量,实行民主表决。一份三江会馆的广告对这一点进行了很好的诠释:“旅吉三江同乡会,现以有重要事务亟须集议,以利进行,特定于本月六日午后一时(星期日)在会馆开职员会。”三江会馆的会员经常会有一些变动,每年都有因故离开吉林而自动失去会员身份者,还有去世者,也有刚到吉林的四省籍人士,经申请成为新会员。新会员要进行登记,报告自己的姓名、籍贯、职业、在吉林的住址等,以便于联系和编印同乡录。

  学术界一般认为,会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最早出现在明代,兴盛于清朝前期,清末开始走向衰落。吉林因为处于东北边陲,开发较晚,故会馆出现的时间也较迟。但在资本主义大潮的影响下,东北地区近代化步伐加快,会馆在吉林地区一反常态进入了兴盛时期,五省会馆、山东会馆、直隶会馆、湖广会馆、奉天会馆等先后建立。会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它在吉林地区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三江会馆则是吉林城各个会馆中的佼佼者,为吉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松花江网编辑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陈律师(法律顾问)0432-62099222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