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民生 民生新闻

一家三代铸就水电梦

2019-08-21 09:05    松花江网

  身着一件已经褪色的深蓝色工装,脚上穿着一双布鞋,头发已见灰白,尹德和的脸上还有着当年艰苦奋斗的风霜……身为中国水电一局职工,尹德和1958年参加工作,1990年退休,在水电行业整整耕耘了32载。

  32年的水电生活中,磨砺出尹德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和认可。1972年被评为全国劳模,1976年被评为水利部劳模,1978年2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12月又被评为电力工业部工业学大庆劳模……多年来,尹德和荣获了无数奖章和证书,成为电建行业中最可敬的人。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尹德和正是如此,他用多半生的时间去圆自己的“水电梦”。现在,他把梦想传递给儿子、孙子,一家三代人一起奋斗,为祖国的经济建设进挡提速。

  “我站好了自己一班岗”

  1958年,尹德和就职于中国水电一局桓仁电站。那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他住独身、吃食堂。尹德和工作吃苦耐劳,开挖、衬砌、打眼、放炮、绑钢筋,样样都在行,同志们称他“万能工”。桓仁电站竣工后,他又随着队伍去了廻龙山电站。在白山电站开始兴建后,他又随一局北上到吉林。在70年代的艰苦岁月里,他无悔无怨地坚守着,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兑现着当初入职的誓言。

  1990年退休后没待上几天,尹德和实在舍弃不下建电人为事业开拓拼搏的那份情怀,再次打点行装来到了一局滑模处,干起了浇筑混凝土施工工作。

  尹德和介绍,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农村的年用电量仅为2000万千瓦时,平均每个农民年用电量仅为0.05度。以前,当城里人用上电灯时,农村人还在点煤油灯;当农村人终于用上电灯时,城里人已是彩电冰箱一应俱全。但现在,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能享受到电力的文明之光。

  “新一代要有不断开拓拼搏精神”

  如今尹德和已85岁高龄,他生活十分俭朴,每天粗茶淡饭,家里的电视机是最大的家用电器。“今天的光明来之易,更应该珍惜。”每逢年节或孩子们回来看望他时,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教导孩子们,“现在生活条件好啦,再也不用吃糠咽菜了,但是你们不能忘本,要懂得勤俭持家,不要浪费,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他把一局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理念根植于心中,浸润在家庭日常生活和对子女的教育中。

  尹德和常年奔波在外,和家人聚少离多,孩子们对他的印象不深。他们只知道爸爸在很远的地方修电站。回家没几天的日子里,孩子们从他口中听说最多的事都是和父亲工作有关的事。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他们也想成为水电建设大军中的一员。

  斗转星移。大儿子、二儿子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也加入到一局水电建设大军中来。那时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国家不再给企业安排指令性施工计划,企业找米下锅,市场要自己去开拓。走出了家门,去“外包点”施工,是当时人们的口头语,也是当时的潮流。两个儿子先后参与了白山水电站二期工程、北京十三陵扩建工程、浙江天荒坪工程、云南大朝山工程,还有小湾、梨园、托巴等多个电站建设。

  尹德和叮嘱孩子:“不论市场经济怎么变,不变的是我们投身水电事业最初的信念。只有不断地开拓市场,努力拼搏,我们才能有饭吃,才能过上好生活。”两个儿子延续着父亲的脚步,为一局的生存发展,为祖国的电力事业开拓进取,努力拼搏。

  “不忘水电人的创业初心”

  “不能忘了水电人的创业初心”。孙子尹衍明从小由爷爷尹德和带大,大学毕业后,也来到了水电一局。临去一局在国外施工单位报到的那天晚上,他去看爷爷。爷爷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是尹家第三代水电人,出去了代表一局,代表一个国家,在知识上、业务上,向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多总结,从失败中找到教训,从成绩中找到不足。要让自己尽快成熟起来,强大起来,不要让爷爷失望,更不能给单位给国家丢脸。”他没有让爷爷失望。他和父亲同在老挝不同两个工地施工,他不仅继承了第一代水电人艰苦创业精神,也继承了第二代水电人开拓拼搏精神,更带着新知识、高起点,在创新创业新一局时代中,和他的同事们运用更多的创新技术,不断革新,成为业务骨干,诠释着一局新的“四有精神”即“职业精神、创业精神、学习精神,团队精神”。正是这种创新创业精神,使一局人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再现出一局人的风采,助推一局人前行向上。

  在尹德和的教育和影响下,几个孩子都很争气。现在大儿子尹相继已光荣退休,二儿子尹相全在老挝一座电站做技术骨干,小儿子尹太平是云南分局总经济师,孙子尹衍明现在在老挝水电一局项目部办公室工作。见到自己的儿孙们都成长起来,尹德和感到很欣慰和自豪,因为在中国水电建设大军中有他们一家人。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春和 通讯员/赵丽华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陈律师(法律顾问)0432-62099222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