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商业资讯

快手纪新军:快手助推地理标志产品推广 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2022-05-05 13:33    快手新闻

  4月27日,《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名录(中国产品第一批)》正式出版并举行线上发布活动。快手三农运营负责人纪新军受邀参加此次活动,并在主题为“传播与影响:新业态助力地理标志跨界融合发展”的线上论坛环节,分享了快手与地理标志结合的行业实践模式,以及在这一模式下快手对于乡村振兴的全新探索。

  四年坚守,助力乡村振兴

  地理标志是重要的知识产权,对于助力农民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保护和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快手作为国民级内容社区和社交平台,长期以来也将地理标志产品的推广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从2018年开始,快手陆续推进了“幸福乡村带头人IP计划”等乡村振兴项目,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的优势助推区域品牌的成长,助力乡村产业的振兴。

  据纪新军介绍,在过去的四年间,快手平台的乡村振兴项目主要聚焦于产品端结合及区域深度合作两个方向。在产品端层面,快手注重产品IP化打造,并通过大V带货等多样化线上互动,进一步扩大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纪新军在论坛中分享的徐闻菠萝案例,就是快手在产品端进行地理标志推广的典型实践。通过邀请大V进行“幸福乡村分享好物专场直播”,以及线上连麦、在线测评等形式,快手成功将徐闻菠萝打造成快手的“网红款”,单场直播最高2万人同时在线,共88.8万人次观看,大幅提升了徐闻菠萝的品牌影响力。

  快手对于地理标志产品的推广不止停留在产品合作层面,同时更向区域深度合作方向拓展。作为区域深度合作的典型,快手平台长期与查干湖冬捕进行深度合作,从线下落地、站内话题打造、再到直播互动,进行完整立体的宣传。目前快手平台查干湖冬捕相关视频已超2.8亿的播放量,相关直播共883万人观看。正如纪新军所言,平台与区域间的深度合作,“对当地整个区域品牌的提升和产业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赋能作用。”

  关注乡村,更关注乡村人

  今年以来,快手平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中,还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以农民为主的乡村人这一群体,在“拥抱幸福乡村”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幸福乡村人”、“农技人”。

  据纪新军介绍,2021年快手新增的三农短视频超过2亿条,三农兴趣用户超2.4亿。在内容与用户规模扩大的同时,快手也通过直播、电商、商业化、课堂等多种手段助力三农创作者变现。过去一年,每两位三农创作者就有一位在快手获得收入,快手农资电商GMV在过去一年增长了10倍。

  除了重点孵化和培养三农幸福乡村方向的内容之外,快手更注重“关于人的培养”。从2018年开始,快手推出幸福乡村战略,重点关注乡村创作者,推出“幸福乡村带头人计划”,通过平台优势、流量优势、政策优势孵化乡村人才,助力当地产业振兴,加强文化自信。据纪新军介绍,截止2022年,快手已经培养了超过100名乡村创业者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创造的总产值超过5000万,带动了上百万人的增收和就业。

  今年3月份的快手十大农技人大赛,则是快手对于农技人培养做出的新尝试。据纪新军介绍,农技人大赛共选出10个极具影响力的快手农技人,累计发起80余场线上农技直播,超600万人参与线上农技学习,在疫情期间的春耕时节,帮助农业从业者提升自己,增产增收。纪新军表示,快手还将在今年重点孵化各领域农技达人,“希望快手在各行各业里面都有真正的农技人,带动粉丝实现增产增收。”

  连乡兴农,面向未来的“幸福乡村2.0”

   

  提及快手未来关注的助农方向,纪新军在分享中表示,快手下一步将以“连乡兴农”计划为切入点,进一步推动幸福乡村2.0建设。连乡兴农计划初步面向100个县域乡村,结合快手平台优势,进行内容的“连接”与人才的“赋能”。

  在这一计划中,快手首先将发挥自身作为短视频平台的优势,做好用户与家乡之间的情感连接,并通过内容连接时空,为外乡人提供连接家乡的渠道。其次,快手初步推出“1+10+100”的人才赋能新模式,在一个县域,至少打造1个幸福乡村带头人,10个地方振兴带头人,100个优秀地区内容创作者。通过这一模式赋能合作县域的人才振兴。此外,快手还将持续关注当地产业振兴,打造全新的人和内容的传播矩阵,通过快手的主播大V,在当地落地电商营销活动,帮助地理标志产品及品牌影响力及成交量的提升。

  据纪新军介绍,目前“连乡兴农”计划已在贵州榕江进行试点,“1+10+100”的人才模式已经落地,当地的内容产业基地也已投入运营。面向未来,快手将更多地聚焦当地的地理标志产品,让更多的快手头部大咖去当地进行宣传。纪新军也表示,“未来希望有更多的地理标志产品所在的区县能够跟快手一起,去做更多的乡村振兴方向的新尝试。”(松花江网编辑 李明丹)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