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国内要闻

发电供暖 绿色发展

2023-02-04 17:09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孟海鹰 刘温馨 

  “咣当”一声,一辆环卫车在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小南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电站,卸下足足12吨垃圾。

  堆积成小山的垃圾上方,工人正操控两只一人多高的机械抓手,将垃圾有序投入4个焚烧炉中。现场没有刺鼻异味,只听到轰隆隆的鼓风声,抬头一看,棚顶几根管道正将卸车区的气味直接抽入锅炉。

  垃圾焚烧替代填埋,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还能发电和提供余热。每天,来自朝阳、绿园等长春市老城区的环卫车在这里卸下约2350吨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驱动涡轮机转动,使发电机发电,日均供给电网47万千瓦时的电。

  “电站2022年共发电2.3亿千瓦时,供给电网1.75亿千瓦时。”投资建设电站的鑫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姜勇说。电站还与供热公司合作,为周边150万平方米居民小区供暖。2019年,电站被生态环境部和住建部列为吉林省第一批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已有1000余人次前来参观。

  如今,这里的垃圾焚烧处理量占长春市每天垃圾产生量的一半。今年1月,吉林省提出“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年底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既能发电又能供暖的垃圾焚烧,把更多废物变成资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松花江网编辑 李冠群)

原标题: 发电供暖 绿色发展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