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吉林市

心育“云”中寄 ——我市教育部门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纪实

2020-06-03 13:11    松花江网

  转眼已到6月,我市疫情防控工作仍在继续。寒假加上延迟开学,许多学生已经在家“宅”了数月。疫情带来的紧张焦虑、“停课不停学”初期的不知所措、长期封闭环境造成的亲子冲突……面对疫情影响,孩子们的心理素质也在承受或大或小的考验。

  非常时期,身体健康固然重要,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市教育局在第一时间启动“线上心育”,及时为广大师生和家长戴好“心理口罩”。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育,不仅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愉悦的心灵空间,更重要的是为青少年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创设和谐、健康、充满活力的成长氛围。早在2013年,市教育局就启动了旨在全面提升广大师生和家长心理水平的“阳光心育 梦想工程”。几年来,心育从边缘到刚需、学生从个别到全体,心理健康教育在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发展进程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吉林市第一中学、永吉县实验小学、吉林市第二十九中学、吉林市第十八中学、桦甸红石砬子镇中心校5所学校已经成为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在全省占比21%;吉林毓文中学、舒兰市天德乡庆丰九年制学校等7所学校被评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这些特色学校有效地带动了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也充分展示了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总体实力和整体水平。

  若无疫情,心理健康教育也已是市教育局的一项亮点工作;而遇疫情,我市教育部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更被凸显。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并未让市教育局措手不及。他们充分发挥我市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专业优势,有序开展疫情防控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向全市广大师生和家长提供规范的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和干预服务。

  2月4日,市教育局疫情防控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办公室成立,由市校外教育指导中心负责筹备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月7日,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团队成立。这支迅速集结的团队,38名成员都是经市直属中小学和县(市)区教育局、开发区教育局择优选拔与推荐的精兵强将。他们均是教育系统内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专职心理教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具有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

  为了能够掌握师生和家长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动态,打通沟通障碍,2月8日,市教育局疫情防控相关心理危机干预联络群应运而生。群内共有66名联络员,均为市直属中小学、县(市)区教育局、开发区教育局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和工作人员,负责与各学校和班主任取得联系,定期上报本地、本校心理工作信息,向全市师生和家长推送心理求助途径。

  2月10日,疫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正式开通,38名成员分为核心工作组和外县(市)、城区、小学、初中、高中、职业以及信息宣传8个工作组,每天14个小时在线服务。咨询过程中,有的通过腾讯软件QQ语音进行,有的用文字和视频沟通;宣传报道中,他们选择“美篇”在各种网络平台中发布;培训时,微信、钉钉等软件视频会议就成为“会场”和下发培训资料的“通道”……团队根据各项工作性质、种类、内容的不同,选择最合适的网络平台软件开展工作,通过屏对屏交流,实现心对心沟通。

  为让良将变骁将,市教育局还为团队里这些本身就有一定资质且咨询经验丰富的老师安排了专家督导和培训。50余次“线上”培训,内容包括新冠肺炎防护知识、疫情期间情绪的自我调节、疫情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居家期间家长如何陪伴孩子、缓解焦虑的方法、疫情期间社会心态的分析、复工复学人员心理调适、网课期间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学习等方方面面,让“云上心育”功能不断提级。

  市教育局并不满足于此,又将“电波”作为“线上”的外延,通过电台连线节目,为江城百姓解答疫情下的心理调适知识,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发挥心理援助的辐射作用。5月18日,他们开通“吉林市教育局疫情防控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平台”,更方便了广大家长、教师和学生的求助。

  截至5月28日,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团队已接待师生和家长咨询486人,完成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心理干预服务60余次。这种一对一的线上心理援助服务,为积极应对疫情、树立信心、科学防范提供了科学专业指导,极大地缓解了师生和家长在疫情防控期间容易出现的恐慌、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有效化解了疫情防控期间易发的心理危机事件。

  守卫好教育战线上的心理阵地,用专业素质、科学举措、成熟体系为江城师生和家长穿好“心理防护衣”——我市教育部门铸就的抗击疫情心理盾牌,用的是实力,看的是实绩。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雪扬 松花江网编辑 徐涛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陈律师(法律顾问)0432-62099222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