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吉林市

推进老城区破茧化蝶新发展——访船营区委书记吕庆龙

2020-08-05 09:37    松花江网

  “船营区是吉林市的发祥地和古城旧址,这里承载了全市人民的‘根’与‘魂’。进入新时代,老城区积累的老难题与复杂形势带来的新挑战都在增多,找准问题症结和矛盾根源、找出破解之道和应对之策,成为了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老城区有老故事、老韵味、老情怀,但不能有老思想。只有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才能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8月4日,船营区委书记吕庆龙接受采访时说。

  千方百计优环境

  “环境是一个城区的‘脸面’,透过这张‘脸’,所展现的是干部的作风、群众的素质和城区的精神。我们只有先把脸洗净,别人才愿意多看我们、多和我们交朋友。”吕庆龙介绍说,船营区打出了一套改善人居环境、涵养生态环境、营造人文环境、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

  6月7日,全市疫情风险等级降低后,船营区立即开展了“三大一送”“三大一过”“百日攻坚大会战”等一系列“双城同创”行动,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顽疾得到有效整治。特别是在“百日攻坚大会战”行动中,多名区级干部上场指挥,创城办、创卫办、街道、执法部门全部出动,拔硬钉子、啃硬骨头,仅10天时间,船营区自纠自查的城区环境问题“销号簿”中3万多个问题已销号三分之一。

  船营区还以推进各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契机,实施清河行动、绿岸行动等六大攻坚专项行动,生态环境得到全面加强。以“我爱我家,我爱船营”为主题,组织开展“最美船营人”“小手拉大手”“幸福从船营起航”等系列活动,船营区居民道德素质不断提升。以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新建4100平方米政务服务中心,在全市各城区率先推出“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掌上办”“指尖办”,企业和群众跑腿越来越少。

  突破瓶颈抓项目

  投资环境好,投资者就有信心。“现在船营的环境好起来了,但我们不能坐等‘凤凰’,我们思想要再解放一点、胆子要再大一点、步子要再快一点,要主动出击去找‘凤凰’。”吕庆龙说。

  在全国上下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下,项目招商、洽谈、落地等工作受到严重影响。船营区一方面利用特殊时期苦练内功,精心谋划包装项目,特别是健康产业项目,确保商机不失;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外功,利用线上云端加强与客商的不见面沟通联系,确保感情不淡。

  今年上半年,船营区通过云洽谈、云签约等方式,签下5G资源合作、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等10个大项目。船营区还通过向企业派驻指导员、召开服务企业座谈会、组织政银企对接等方式,助力企业快速复工复产。今年,共计划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55个,目前28个项目如期开工。

  “这些招商项目、新建续建项目将带来大规模的就业、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以及新的税收增长源,激发发展活力。”吕庆龙对船营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全力以赴惠民生

  经济发展有了生机活力,财政增收就有了源头活水。增收的钱用来干什么?

  “当然是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吕庆龙毫不迟疑地回答。 “先解决制约发展最突出、城市提质最迫切、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船营这座老城区来讲,补足老旧基础设施这块短板,就是船营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吕庆龙心里揣着一本明白账。

  近两年来,船营区聚焦群众关切,修建农村公路160公里,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10个、修缮街巷道路10万平米,维修和建设学校、卫生院达68所……高质量发展的硬件基础不断夯实。

  今年,船营区计划在民生领域投入8.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达5.4亿元之多,包括修建农村道路65公里,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5个,修缮破损街巷道路胡同28条等项目。

  “之所以实施一系列惠民工程,不是为了争荣誉、图虚名,而是希望打造城区新环境、展现群众新面貌、谋求发展新气象,最大限度地消除疫情的阴霾,让每一名居民都充分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成果与红利。”吕庆龙说。

  “未来,船营区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月22日至24日在吉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直面老城区进入新时代的老难题和新挑战,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思维的破茧,促进老城区的蝶变!”吕庆龙最后说道。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璩竹林  松花江网编辑 徐涛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陈律师(法律顾问)0432-62099222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