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吉林市

稻谷香里说舒兰

2023-10-17 14:20    江城日报

  金秋时节,舒兰大地,极目远望,喜看稻菽千重浪。

  尽管今年舒兰市遭受了特大洪灾,但受灾最严重地区主要集中在珠琦河流域部分村屯。从舒兰全市来看,又是一个丰收年。

  “网上谣传舒兰水稻绝收、绝产,显然别有用心。”当地稻农说。

  舒兰市农业农村局用数字佐证了村民的说法——舒兰市水稻田总面积75万亩,往年水稻年产量在45万吨以上,今年水稻预计产量41.6万吨。

  “即使过水的稻田,受灾程度也不同,绝收的只是极少数。大多地块迅速排除内涝后还是丰收,有的地块只是减产。”相关部门解释。

  站在霍伦河平安镇段的大堤上,两岸金色的稻田在无人机的视野里尽收眼底。这片8月初经洪水洗礼过的土地,依然倔强地挺立着生生不息的希望,正如世代生活在这片水土上的人,历经风雨意志更加坚强,成长更加茁壮。

  走在平安镇学明家庭农场的田埂上,听着远处收割机的轰鸣,闻着空气中弥漫的稻香,心灵涤荡着这块土地的历史回响,眼前是政协舒兰市文史研究员陈友义在稻谷香里诉说着舒兰的人文地理、流域文明……

  1 上善若水

  两条界河水,万顷稻飘香。

  《稻之舒兰》中这句话,高度概括了舒兰市的流域文明。

  舒兰市地处北纬43度到44度的世界黄金水稻种植带。舒兰市西部,松花江滔滔流过,形成与长春市九台的界江,从江中引水形成的舒兰灌区,将溪河、白旗、法特等地滋润成鱼米之乡。东部,松花江支流拉林河蜿蜒流过,形成与黑龙江省五常市的界河。中部流经舒兰的所有河流,都是拉林河的一级或二级以下支流。卡岔河、细鳞河是拉林河的支流,霍伦河是细鳞河的支流,珠琦河则是霍伦河的支流。松花江水系涵养了整个舒兰,也让舒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生态稻米之乡”。

  “舒兰在拉林河水系上游。”舒兰人自豪地说。

  这话,看似只是一种地理上的客观表述,却饱含着舒兰人的智慧。

  这话更深层的内涵是:上游,有更纯净的水质、更自然的生态、更优质的大米。

  地理表明,舒兰不仅处于上游,还处于源头。长白山系的造山运动,到舒兰东南部已耗尽了洪荒之力,匆匆甩下余脉张广才岭,把大片的松嫩平原留给了舒兰。而拉林河及其支流,都发源于张广才岭及其支脉,流域在舒兰境内未经任何工业污染。用这样的水灌溉稻田,出产的大米品质可想而知。

  上水,自古有着哲学的况味。

  上善若水,舒兰大米的成分里,蕴含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道德养分。

  2 净土稻心

  舒兰,满语“果实”之意。这果实,应当包括沉甸甸的稻谷。

  生态,是舒兰人给稻米的独特定位。

  翻开史册,清政府为了保护“龙兴之地”长白山,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修筑了北段柳条边,三尺高的土堤上密植柳树形成边墙,把现舒兰所在区域封在里面,除持有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采捕证,不得入内挖参采蜜,直到咸丰十年(1860年)才放开封禁。这180年的休养生息,客观上让舒兰市成为“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原始生态膏腴之地。

  寒地黑土培育,天然山泉水灌溉,生态文明孕育出舒兰的净土稻心。

  学明家庭农场,由金星村土地流转建成。在农场显著位置,挂着一张大照片。照片上,农场主李学明抱着颗粒饱满的稻穗,夕阳把身影镀成金色,脸笑得像一张年画。他确实高兴,今年农场种植的127公顷水稻全部丰收,其中43公顷鸭田有机优质水稻已被预订一空。

  “这水稻是喂牛奶长大的。”李学明介绍。

  他解释,这是他研究出来的古法耕种,用牛奶加上大骨头汤发酵成有机肥田间喷洒,生产出品质独特的稻米。

  这种用匠心培育大米,自然供不应求。

  “中国南极考察队近几年一直都在用舒兰大米,今年又订购了5吨。”舒兰市农投公司负责人说。

  东北人怼人时常说一句话:“你管得着我吗?我吃你家大米饭啦?”这话在舒兰人面前还真不好使。

  永丰米业负责人说,他们的大米除港澳台外,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网上销售无盲区,最高时一天卖5000多单。别说,还真说不准就真的吃过他家的大米饭。

  大米加工也有了更多匠心工艺。永丰米业的生产线上,色选工序比别家多出一道,保证大米品质如玉。真空包装早已不稀奇,现在车间充氮包装,可以让大米在3个月内锁住水分保持新鲜度。

  从种植到加工,舒兰人的心,和大米的品质一样纯净。

  3 大国饭碗

  历史往往在一瞬间定格辉煌。

  在平安镇金星村,保留着一张珍贵的老照片,是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接见时任金星大队书记的合影。据陈友义介绍,就是从那时起,金星村的大米进入了中南海。

  无形之中,舒兰大米走上了品牌之路。

  舒兰大米的品牌推广延续至今。曾在舒兰市文联工作的于雪丹,谈起2018年参展第五届北京国际摄影周的经历,滔滔不绝。

  当时,舒兰市争取到一个参展机会,作为东北唯一县级市参加摄影周。经过为期半年的精心准备,他们组织摄影师围绕“白山松水稻花香”这个主题创作了108幅作品,记录了一粒米从种子到餐桌的全过程。

  展出作品分为“稻香·白山松水”“稻田·四季如歌”“稻情·农人匠心”三个单元,一经展出便引起轰动。许多人在影展前驻足,倾听舒兰稻米故事。中国摄影艺术协会的摄影家来了,吉林名人成多禄的后代来了,在舒兰出生的老将军也来了。一份伴手礼大米,唤起了老将军的乡情,后来他真的回到了离开后从未回来过的舒兰,感受家乡的变化。通过参观摄影展,有的人对舒兰大米有了更深的认识,有的人更是从此爱上了舒兰大米。这正是影展带来的文化魅力。

  “付出的辛勤和努力没有白费,我们感到无尚的荣光和自豪。也许我们的作品和国际摄影大师还有差距,但这是吃舒兰大米长大的人,用自己劳动的手握住镜头,拍摄自己种的水稻,饱含温度记录这块土地上的春耕夏忙秋收冬藏。这种真诚朴实的情感,正是摄影展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于雪丹说。

  舒兰市摄影师付茂林拍摄的稻农背秧作品,被主办方精选出来挂在了北京军博地铁站口。当大家把现场照片发给付茂林时,他非常激动,更加坚定了宣传舒兰的信心。

  影展,打开了一扇舒兰大米通向全国和世界的门。

  在溪河镇吉米稻香现代有机农场,写有“中国饭碗”4个大字的饭碗形状景观格外抢眼。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舒兰市肩负着端稳中国饭碗的责任。

  不仅如此,舒兰市把眼光放得更远,正在研究攥紧中国种子。舒兰市农投公司负责人说,北方优质稻(吉林)研发中心与中国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吉林市农科院专家教授团队合作,正在共同研发适合舒兰耕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其中,舒玉11号正在参加省里区试,鸿源5号已经在省里引种备案,目前正在试种阶段。这些新品种,具有口感好、抗倒伏的特点,将成为舒兰市的“种子芯片”。

  国之大者,心系粮食安全使命。

  流水掠过历史的光影,将稻花飘香的舒兰在新时代中定格。

  短评

  让人水互利共生

  循江问水,前期一直写的都是水善的一面。而舒兰洪灾,却让记者对水的另一面产生了深度的思考。

  水利万物,则滋养文明,恩泽一方。

  洪水肆虐,则摧毁家园,危及生命。

  从大禹治水到李冰修建都江堰,从兴修永舒灌区到舒兰抗洪,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人与洪水相爱相杀的历史。

  疏通思想的河道,我们才能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更好开发利用水资源,让人与水和谐相依,互利共生,泽被后世,千秋万代。

  也许,这正是“问水”的意义所在。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连元 松花江网编辑 杨世阳)

原标题: 稻谷香里说舒兰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