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吉林市

文化击鼓催发摇橹飞舟——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之二

2023-12-27 14:37    江城日报全媒体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金秋十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举旗定向、正本清源。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定落实“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文艺人才培养为关键,以创作优秀文艺作品为重点,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文艺赋能 擦亮城市文化名片

  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的年代大戏《人世间》,以我市为主要取景地。

  创造“央视+七星卫视+全网络平台”播出佳绩的《冰雪之名》,是我市参与出品的冬奥题材剧目。

  纪录片《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开辟我市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拍摄的新纪元。

  …… ……

  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等重要精神,大力加强文艺创作生产,推进我市文艺工作从“高原”迈向“高峰”。

  今年,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舞台上,市歌舞团精彩亮相。这支有着26年参加央视春晚演出战绩的团队,在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等重要活动演出中不断锤炼,完成了从“伴舞”到“独舞”的蝶变。他们创排的民族舞剧《红旗》,展现了中国产业工人在“红旗精神”影响下创业、守业、拓业的奋斗历程,形象阐释了“红旗精神”的时代内涵。这部舞剧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是我省时隔15年再获该项殊荣,也是我市首次获得中国舞蹈艺术领域最高奖项。2021年7月,《红旗》赴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2022年该剧入选十七届文华奖。

  转企改制后的市直国有文艺院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机制,自身活力极大增强。

  市话剧团改编演出世界经典童话,形成“吉林市童话剧现象”。2021年他们创排话剧《吉林·1948》,2022年实现公演,在新领域更上一层楼;市戏曲剧团创作的大型现代吉剧《黄大年》《魂系长白》等剧目,为推动吉剧振兴作出贡献。2022年,市戏曲剧团、市歌舞团创排的大型吉剧《幸福花开》登陆央视戏曲频道《空中剧院》栏目。

  2023年,我市作家邱苏滨创作的长篇小说《福地》参评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王可心编剧的电影《我和我妈的高考》完成拍摄,杨逸创作的长篇小说《东山坳》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重点推进作品”;吉林市画院设立“周昔非艺术陈列馆”,举办“高冠映红日 紫气满玉堂”薛贵良八十诞辰艺术回顾展,一批老艺术家的毕生成就得以集中呈现。我市画家陈华创作的《冬捕系列人物》、赵余钊创作的《潇湘秋色》等绘画作品亮相第五届全国中国画展览。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正是这些原创精品的不断推出、多点发力,有效提升了我市文艺作品的对外影响力。

  文旅融合 释放发展新动能

  网络总投票数达345万——如此带流量的,是“印象江城”2021年吉林市文旅产业系列评选活动。全市共有98个主体参评,最终评选出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等十大文旅IP、万科松花湖度假区等十大夜经济名片、永吉县北大湖镇草庙子村等十大诗意乡村。“印象江城”吉林市文旅产业推介活动发布会推出“最忆江城”“悦夜江城”“沃土繁花”3部吉林市文旅主题宣传片,新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等中省直媒体纷纷报道。

  近年来,我市把打造旅游文化名城、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分别列在“四个发展定位”和“六大产业集群”之首,不断强化“文化+”战略,以文旅产业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多项活动为载体,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1年,开展“吉林有礼等着你”文旅商品征集评选,首次采用定向邀请文创产业供应链联盟和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相结合的方式征集作品350余件。专业设计团队的参与,让参赛作品在题材、风格、用途等方面较往年更为宽泛。此次活动搭建起我市文旅创意产品从“赛场”到“市场”、从“创意”到“生意”的广阔平台。同年,以书法、摄影为主要形式的“船厂墨韵”书法石雕和“松水华英”滨江美术馆建成,18块书法石刻,彰显了“中国书法城”的特色文化景观,2.4公里的沿江美术馆展出了100多幅反映吉林市风光、民俗、文化活动的巨幅摄影作品,在这条旅游风景线上充分彰显了我市的地域文化。

  2023年9月,市首届文创产品博览会既带来流量,也将流量转换为“名利双收”的增量。在欧亚综合体主会场,设有工艺美术非遗文创展区、书画文创展区、动漫潮玩展区、文化+产业融合展区,共180个展位,参展商家260户,展出产品万余件;在各县(市)区设立9个分会场;组织开展陨石IP论坛,举办大型演出,举行非遗展演、书法交流、绘画联合创作、文创企业入驻吉林文化产业园意向签约仪式等十项配套活动。博览会主会场观展人数超10万人次,展品现场成交量1.2万件,展会现场成交金额150余万元,意向投资额达32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文脉复兴”行动迈出坚实步伐。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和桦甸仙人洞遗址考古发掘,吉林文庙古建筑群、吉海铁路总站旧址修缮等一批重点文保项目陆续启动。“明清时期东北亚商贸中心”申报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市图书馆馆藏明清代古籍数字化和珍贵古籍善本再造项目持续推进。按照“一轴、八翼、五组团”思路构建的“博物馆之城”建设于12月12日盛大启幕,一幅斑斓的“文旅融合”画卷已经徐徐打开。

  文化惠民 尽显城市温暖底色

  “这些经典旋律,勾起了我的很多回忆。”7月16日晚,法国小提琴家和钢琴家在市人民大剧院上演的“奥斯卡之夜”电影与回忆小提琴钢琴音乐会,让市民李先生观看后久久回味。

  “爷爷给你讲一个很久很久以前女真部落乌拉的故事……”9月26日晚,大型音舞诗画《多彩吉林》在一场爷孙对话中拉开序幕。演出艺术地呈现了我市“一城山色半城江”的自然风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避暑+冰雪”的优质旅游资源,以及关东黑土地的民俗风情。“表现形式新颖,每个节目都很有内涵,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家乡。”市民孙玲说。

  这仅是“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2023年吉林市艺术演出季”百余场演出中的两场。今年6月,我市围绕原创优秀舞台剧目展演、域外引进剧目演出、主题艺术活动、儿童剧免费公演4大主题,组织了120余场演出,接待观众约4.3万人次。

  近年来,我市把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文化惠民建设热潮席卷江城。

  文化扶贫、送演出下基层、送戏曲进乡村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平均每年有200余场。今年,公益演出延伸到社区、学校、企业,还专项安排吉剧进企业、进校园,推动吉剧的普及发展。

  每年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市民(农民)文化节活动300余项、600余场,受众20多万人次;松花江之夏(金秋)、玫瑰音乐节、朝鲜族民俗文化节、金秋采摘节、捕蟹节等活动,发挥了品牌活动的引领带动作用;每年放映城乡公益电影1.8万余场次,观影群众60多万人次;组织开展“看电影 学党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动,在农村、社区、影院放映红色公益电影5400余场。

  “全民阅读”连续10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彰显了我市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市从赠书捐书、大众阅读交流、专家学者讲座、好书推荐等7个方面设计开展活动,大力推动吉林省“吉阅万家”数字公益平台下载,以数字阅读高质量发展助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2023年“星期六文艺聚落”累计举办25期,在古香古色的吉林机器局旧址院落,每周一次聚集着参加不同主题文化活动的人们。京剧讲座、扮相登台,水彩、国画现场演绎,青年书法家和女美术家现场教学,还有不定期的书画展,古风主题、端午主题亲子活动……让这座沉寂多年的院落活色生香起来。

  风起江城,摇橹扬帆。宣传思想文化的力量如甘泉涌动,润及寻常巷陌;如战鼓催征,擂响奋进征程。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扎实书写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吉林实践,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凝聚奋进力量的擘画了宏伟蓝图。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雪扬  松花江网编辑 熊紫旭)

原标题: 文化击鼓催发摇橹飞舟——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之二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