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吉林市

元宵“闹”活馆藏文化

2024-02-26 15:05    江城日报
 

  传统文化珍藏在博物馆里,只是“不动产”。只有让这些“不动产”动起来,才能真正地把历史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2月24日,元宵节,吉林市博物馆、市文庙博物馆、市满族博物馆、市美术馆打开馆门,通过举办闹元宵传统民俗活动,吸引市民参与互动,让馆藏文化活了起来。

  市博物馆:互动增强文化亲和力

  做彩灯、猜灯谜、包元宵、吟古诗……市博物馆内,一片欢声笑语。市民在元宵节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日14时许,20名9岁以下的儿童被大屏幕上关于元宵节传说动画片深深吸引。生动的画面,让他们目不转睛。这种现代科技传播方式,让孩子在欢乐中意犹未尽,幼小的心灵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接着,博物馆工作人员分发了彩纸、胶水等制作花灯的材料,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彩灯。他们在圆滚滚的“鱼身”粘贴彩色的“鱼鳞”,装上五颜六色的“鱼鳍”,给大“鱼尾”贴上闪亮的珍珠。“妈妈,缠上彩灯,我们的花灯就完工了。”一名小朋友把彩灯线小心地缠绕在鱼身上。“亮啦,亮啦!”随着孩子们的欢呼声,一条条金鱼彩灯在活动室内上下翻飞。

  19时许,市博物馆一楼大厅内的灯笼上垂着一条条灯谜,陆陆续续进来的市民迫不及待参与到猜灯谜活动中。他们或冥思苦想,或和同行的家人、朋友商量,或打开手机搜索答案。小朋友被家长高高举起,迫不及待摘下被猜中的灯谜,欢天喜地找工作人员换取小礼品。

  “妈妈你看,我做了一个小柿子元宵。”小女孩拨开排队的人群,摊开手掌,指了指元宵体验台,向妈妈炫耀着自己制作的元宵的过程。“宝贝,拿到那边让阿姨给你煮熟,就可以吃了哦。”工作人员细心地提醒道。

  舞台上,主持人邀请市民上台以元宵节和团圆为主题吟诵古诗,众多才子才女脱颖而出。

  亲近孩子,亲近市民,亲近文化,一个个有趣的活动,让传统文化润物无声,融入到市民心中。

  市文庙博物馆:交流增强国际影响力

  外国友人和市民共度元宵节,是市文庙博物馆活动的亮点。

  “这些衣服看起来真漂亮。”“我们能不能试试?”当日13时30分,北华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的国际友人,被棂星门前一群身穿满族服装的游客吸引,驻足拍照留念。

  科举制度陈列馆、乐器陈列馆内的展品,震撼了外宾,不时发出赞叹。

  “老师,这里怎么弄?”在白山书院内,一位留学生用一口不太流利的中文向老师询问灯笼的制作方法。一位留学生说,这是他来中国后度过的第一个元宵节。“非常荣幸能来这里做灯笼,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19时许,一阵欢快的腰鼓声,将文庙院内的活动推向新高潮。队员们手中挥舞着鼓槌,随着喜庆的音乐舞动起来。一些游客按耐不住自己的喜悦心情,加入其中,跟着扭了起来。

  诗意吟诵、时光印记、未来之舞……一项项活动将中国文化的魅力向海内外远播。

  市满族博物馆:体验增强民俗传播力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市满族博物馆的元宵节活动,包括满族非遗体验和满族民俗体验两大类,充满了满族文化特色。

  “我穿这件旗袍怎么样?必须戴上满族头饰,才更好看!”一些女性市民在试穿满族旗袍。一位中年女性穿戴整齐,摆姿势拍照。

  “我想求一幅寿字。”“我想要一个福字!”东侧一展厅内,满文书法家正铺开红纸,挥毫泼墨,应现场市民的要求用满文书写着吉祥祝福。

  另一个展厅内更加热闹,几位市民正在桌前欻嘎拉哈。随着口袋被扔起,嘎拉哈被搂到手里,围观的市民中已经响起了叫好声。

  在非遗传承人或者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满族柳编、满族剪纸、布贴画、扎染制作等传统技艺,品尝满族小吃。

  这种沉浸式的参与和体验,让满族文化在市民中传承下来。

  市美术馆:熏陶增强瀚墨感染力

  墨香之中过元宵,文化艺术来熏陶。市美术馆为游人准备元宵文化套餐,包括馆藏袁武作品展、馆藏周昔非作品展、古欢清供迎新春——甲辰年岁朝清供图贺岁展、联墨迎春——名家春联书法作品展。

  “这首诗我会背。这字写得真好看。”在周昔非的书法作品《寻隐者不遇》旁,7岁的小朋友随同家长一起观展。

  出生于吉林市的袁武先生是当代中国画艺术的领军人物,是我国当代水墨写意人物画的代表性画家,深受我市广大书画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这次展出89件袁武作品,是12年以来数量最多的一年,吸引不少人慕名而来。

  名家春联书法作品展营造出喜庆的年味儿。馆内一名身着红色传统服饰的小女孩,认真观赏的样子格外吸引人。市民白女士表示,通过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作者饱蘸浓墨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古时文人雅士们常以清供之品入画,赋辞题诗,便成“岁朝清供图”。它通常以静物画的面貌出现,并配以贺岁诗词,通过画中物品的名称谐音、民俗寓意或历史掌故,来传达美好的新年祝福。甲辰年岁朝清供图贺岁展展出17位艺术家的32件精品,是传统文化经现代书法家演绎传承的创新之作。市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古典春节文化采用现代的方式表达出来,一方面能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春节传统,找回过年的仪式感,另一方面能吸引感染更多年轻人,把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意义,形成过年的新风尚。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连元 张文昊 黎冰 丛玉杰 毛迪楠 松花江网编辑 宋丹)

原标题: 元宵“闹”活馆藏文化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