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吉林新闻

吉林:农闲的他们有了新选择

2020-11-18 08:33    新华网

  新华社长春11月16日电(记者孟含琪)东北黑土地秋收基本结束,按传统习惯,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农民已陆续进入农闲,靠打牌消磨即将到来的“猫冬”时光。但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许多农民有了补课、直播、画画等新选择,让农闲时光更有味道。

  ——补课。在大安市红岗子乡南岗子村,44岁的马军波几乎每天都在家看书,学习生产、育苗方面专业知识。村里与吉林农业大学组建的微信支农群里他最活跃,不仅经常提问,还将学到的新技术拍成视频请专家指导。前不久他还作为村里代表到沈阳参加蔬菜瓜果种植技术培训。“哪有啥农闲,不干活也要每天补课。”马军波说,过去凭经验种地,现在靠技术种地,亩产提高将近三成,这就是科技的力量。马军波还不时召集大家,分享学到的新技能。

  ——直播。在洮南市万宝镇共同村,孙海龙每天都用手机直播卖大鹅。说话风趣幽默的他“触网”不久就适应了主播身份,每天都在“涨粉”。孙海龙的小目标,就是利用直播将村里养殖基地的6000只大鹅顺利卖出。“很多农民都在尝试直播卖货,大伙还常在网上交流心得。每天我都干劲满满。”他说。

  ——画画。在辽源市东丰县东丰镇今胜村,忙完秋收的一些农民开始拿起画笔搞创作。这几天,仲维权正在纸上勾勒秋收场景,他准备拿这幅作品参加比赛。“农闲几个月,不少人都在画画,有人还能卖画赚钱。”他说。东丰农民画是土生土长的乡村艺术,由当地农民在闲暇时创作,具有独特风格。进入农闲后,全县数百名农民将陆续加入创作团队。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推进,很多地方不仅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还鼓励他们学习农技知识,搭建平台让他们尝试直播等新鲜事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把日子过得更充实。”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卜长莉说。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陈律师(法律顾问)0432-62099222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