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吉林新闻

人民日报关注吉林 凝心聚力办好乡村小学(民生观)

2023-08-31 08:35    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

  刘以晴

  凝心聚力办好乡村小学(民生观)

  刘以晴《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30日 第 13 版)

  把乡村小学办得更好,需凝心聚力,用好资源,花心思、下功夫,以更优质的教育,培养更多的乡村人才,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开发校内菜园,师生午餐味美管饱;搭建现代课堂,优质资源城乡共享;政策待遇倾斜,让教师下得来留得住……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采访时,当地办村小的很多切实有效的做法,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作为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建设更优质的乡村小学,是满足农民子弟受教育需求、保障社会公平的题中之义。目前我国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已经得到大幅改善,但也应该看到,在一些村小,生源缩减、教师流动性大、设备设施简陋等问题依旧存在。办好乡村小学,应该凝心聚力,补上这些短板。

  推动校园现代化是前提。“窗明几净,设备先进,条件好了,家长和孩子自然更放心来、更愿意学。”一位村小校长说得实在。持续改善村小办学条件,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及师生共同携手。小到校园空地变菜园、让午餐多道菜;大到专项投入、爱心捐赠,为校舍翻新、配套新媒体设备提供资金支持,大家应该有一份力出一份力,有一分光发一分光,千方百计为办好村小凝聚资源。

  办好课程是基础。提高教学质量,既要从内部挖潜,也要重视引入外部的“活水”。从线上课堂到教师同步备课、学生跨校交流,如今,很多村小与城镇小学的交流频次不断增加,城乡骨干教师与村小教师结了对子,这是好事。在校际沟通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协同解决教研难题,更是村小突破师资限制的有益尝试。应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优秀老师定期下基层的机制,发挥传帮带效应,提高教学质量。

  培育人才队伍是关键。与城镇相比,条件更为艰苦的村小如何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教育人才?一方面,要尽量解决乡村教师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提高村小老师生活待遇;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比如,将村小工作经历作为职称考评的重要参考,以荣誉留人,以事业留人。此外,还要做好价值引领,激发其植根乡村的内生情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把乡村小学办得更好,需凝心聚力,用好资源,花心思、下功夫,以更优质的教育,培养更多的乡村人才,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凝心聚力办好乡村小学(民生观)

  刘以晴《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30日 第 13 版)

  把乡村小学办得更好,需凝心聚力,用好资源,花心思、下功夫,以更优质的教育,培养更多的乡村人才,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开发校内菜园,师生午餐味美管饱;搭建现代课堂,优质资源城乡共享;政策待遇倾斜,让教师下得来留得住……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采访时,当地办村小的很多切实有效的做法,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作为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建设更优质的乡村小学,是满足农民子弟受教育需求、保障社会公平的题中之义。目前我国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已经得到大幅改善,但也应该看到,在一些村小,生源缩减、教师流动性大、设备设施简陋等问题依旧存在。办好乡村小学,应该凝心聚力,补上这些短板。

  推动校园现代化是前提。“窗明几净,设备先进,条件好了,家长和孩子自然更放心来、更愿意学。”一位村小校长说得实在。持续改善村小办学条件,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及师生共同携手。小到校园空地变菜园、让午餐多道菜;大到专项投入、爱心捐赠,为校舍翻新、配套新媒体设备提供资金支持,大家应该有一份力出一份力,有一分光发一分光,千方百计为办好村小凝聚资源。

  办好课程是基础。提高教学质量,既要从内部挖潜,也要重视引入外部的“活水”。从线上课堂到教师同步备课、学生跨校交流,如今,很多村小与城镇小学的交流频次不断增加,城乡骨干教师与村小教师结了对子,这是好事。在校际沟通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协同解决教研难题,更是村小突破师资限制的有益尝试。应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优秀老师定期下基层的机制,发挥传帮带效应,提高教学质量。

  培育人才队伍是关键。与城镇相比,条件更为艰苦的村小如何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教育人才?一方面,要尽量解决乡村教师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提高村小老师生活待遇;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比如,将村小工作经历作为职称考评的重要参考,以荣誉留人,以事业留人。此外,还要做好价值引领,激发其植根乡村的内生情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把乡村小学办得更好,需凝心聚力,用好资源,花心思、下功夫,以更优质的教育,培养更多的乡村人才,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松花江网编辑   孙淑平

原标题: 人民日报关注吉林 凝心聚力办好乡村小学(民生观)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