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县区新闻 桦甸新闻

兴特色产业 织沃野锦绣——看桦甸市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篇

2023-06-05 09:10    江城日报
   近年来,桦甸紧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牛鼻子”,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构建多元产业发展新格局,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让优势产业有特色、特色产业优势强,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乡村振兴锦绣画卷。

  政策引导扶持 特色产业顺风挺起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桦甸在省内率先研究出台大豆种植补贴新政策:2023年,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亩不高于450元增加到每亩不高于600元;凡是与域内大豆加工企业签订合法耕地规模种植订单总面积1000亩以上且所产大豆全部卖给订单企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体经济组织,给予不高于10万元的资金扶持。

  桦甸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贵权介绍,为促进大豆产业发展,该市还研究制定了《大豆产业(2023-2025年)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成立全市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大豆扩种组织推动,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在利好政策的有力驱动下,当地农民纷纷加入大豆生产大军。“去年我们村种了200多亩大豆,今年全村种植大豆1000多亩。相比玉米种植,大豆种植虽然麻烦些,但补贴政策很诱人,农民朋友算得清增收账。”高兴村党支部书记王美红说。

  在政策强力加持之下,桦甸各项特色产业发展顺风而起,甜糯玉米产业是另一个典型。该市甜糯玉米种植条件得天独厚,常年种植3.45万亩左右,产量1亿多棒,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国甜糯玉米美食之乡”。该市大力推广“甜糯玉米+秸秆青贮养牛”种养模式,积极探索“甜糯玉米+秋白菜”种植模式,努力实现农牧融合、促进农民增收。

  政策给力,龙头企业自然风生水起,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动能。目前,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出彩农业正在加速推进年产3万吨大豆蛋白面条、5万吨大豆异黄酮饮料、5万吨大豆蛋白粉等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可带动桦甸种植大豆25万亩以上。桦甸市甜糯玉米龙头加工企业增加到11家,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2个,注册商标11个,产品畅销山东、湖南、广东等地。

  品牌打造推广  特色产业擦亮名片

  近年来,桦甸抢抓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机遇,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尤其在品牌打造推广上狠下功夫,以桦甸黄牛为首的优势特色产业名片越擦越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谈起桦甸肉牛养殖的各项荣誉,当地龙头企业金牛牧业董事长潘淑红如数家珍:“桦甸黄牛”先后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获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桦甸黄牛”产区被评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为全国7个牛类优势区中唯一一个黄牛优势区;“桦甸黄牛肉”获评“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桦牛”产品通过“吉致吉品(肉牛)”认证。

  二道甸子镇是潘淑红的家乡,金牛牧业的养殖基地设于该镇暖木村。在金牛牧业的带动下,该村基本实现全民养殖母牛。暖木村党支部书记张国臣介绍,村党支部领办了暖木母牛繁育合作社,提供规模化养殖条件,有效解决粪污处理,联系银行发放贷款,村民养殖母牛的热情很高。“全村现存栏母牛1.5万头,拉动村集体年收入180万元左右,村民人均年收入5万元左右。”

  暖木村靠着母牛养殖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样板在前,坚定了桦甸农民养牛致富的信心。截至目前,该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9.52万头,同比增长25.12%;桦甸全市9个乡镇肉牛养殖量全部突破万头,千头以上村发展到48个。

  桦甸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桦甸黄牛”品牌的力量不断加大,在唤起农民朋友更大养殖热情的同时,有效打通产品销售渠道。“目前,桦甸黄牛肉冷鲜产品已经全面挺进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在京东、天猫等线上平台热卖,桦甸也真正实现了由活牛输出向牛肉输出、餐食输出、文化输出的转变。”王贵权说。

  高质量发展无止境,品牌打造的脚步就不会停歇。前不久,桦甸市政府负责人说:“今年,桦甸将持续实施品牌提升工程,计划建设“三品一标”基地2.4万亩以上,培育做大桦甸黄牛、桦甸大豆、甜糯玉米之乡等‘桦’字号区域公用品牌,出彩农业、金牛牧业等企业品牌和‘吉元’坚果、‘眼镜小猫’瓜子、‘好芯’酸菜等农产品品牌。”

  基地示范引领  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生活富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兴特色产业,就是要富一方百姓。近年来,桦甸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在中药材、棚室蔬菜等多个特色产业种植上下足功夫。目前,该市中药材、棚室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9.4万亩。

  在高兴村种植灵芝,流转一亩地需要多少费用?高兴村灵芝种植大户李建华给出的答案让人咋舌:2000元!“很多村民都在种灵芝,土地流转费用自然水涨船高。我种了60多棚灵芝,一年毛收入有120多万元。平时用工都是从村里雇的,一年支出工钱20多万元。”

  桦甸中药材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种植种类主要有人参、林下参、五味子、贝母、灵芝等20余种。为更好地开发长白山道地中药材,桦甸市确定“11345”中药材工程发展方向,积极推动开展校企合作。旭鸿药业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合作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在促进成果转化的同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发展特色产业,离不开项目这个灵魂。桦甸市园艺特产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市与澳门中科博润健康集团进行了全面对接,北药产业融合示范基地项目取得实质性推进,计划投资25亿元建设,力争中药材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在桦甸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棚室蔬菜同中药材种植可谓比翼双飞。截至2022年末,该市蔬菜棚室建设面积290.8公顷,年可生产棚室蔬菜6219.5吨,产值4077.4万元。今年,该市将充分发挥五桦线、桦辉线棚膜经济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推进肇大鸡山生态农业百亩日光温室园区和莲城设施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新建棚室500亩,创建30亩以上标准化棚室园区2个。

  桦甸优势特色产业的兴起,不断生成新的发展效应。而随着这些效应的释放,桦甸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必将获得新的赋能。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创建国家、省和吉林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9户,农产品加工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89.9亿元;创建国家和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省级和吉林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3个、示范合作社13个;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

(江城日报记者 李伟洪 通讯员 王天娇  松花江网编辑 宋丹)

原标题: 兴特色产业 织沃野锦绣——看桦甸市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篇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