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县区新闻 蛟河新闻

乡村主播打开网上增收路——蛟河市电商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小记

2023-06-15 11:10    江城日报

  “这是野生青林子鱼,可以油炸,也可以煎着吃,配上大煎饼,别提多美味了……”日前,在蛟河市网红成小妹的快手直播间里,她详细地介绍着各种家乡土特产的吃法和做法,接地气的话语吸引了众多粉丝。

  成小妹31岁,家住新农街道南大村,直播已一年有余,粉丝达到63万。现在,她直播的年销售额突破了100万。

  目前,蛟河市共有电商企业209家,其中重点电商企业65家,电商品牌45个,1万粉丝以上网红52人,100万粉丝以上网红4人,各家电商企业的营业额在20万至2000万元之间不等。

  随着电商产业的不断壮大,今年,蛟河市提出了“网络零售额增长15%”的目标。从年初开始,蛟河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走访调研、召开电商企业座谈会,拟定《蛟河市电商产业发展扶持若干办法(征求意见稿)》,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贸促会、展洽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培育本地网红;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宣传推介蛟河名优产品,全力推动新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蛟河市众多乡村主播中的普通一员,聊起成为主播的经历,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的成小妹说:“我爸和很多亲属常年采集山野菜、野生蘑菇等。我也经常上山,看到野菜也学着拍视频,教给大家如何辨认,时间长了,很多人就联系我要买山野菜。一来二去,观看我视频的人越来越多,我便开始了直播卖货。”成小妹这段时间主要卖江里的青林子鱼。她和老公各有分工,她负责直播,她老公负责收货、成本核算等运营工作。除了山里的“宝贝”,她在直播间里还销售手工黏豆包、大米、菇娘、地瓜等农副产品。

  网上的生意越做越大,成小妹便租用村民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做车间,多的时候有十五六个村民在这里打工。

  今年63岁的张亚杰正在收拾鱼鳞,去除内脏,晒鱼干后密封发货。“我家有1公顷多地,农闲就来打工,一天能赚100多元钱,一年能赚3万多元钱。”张亚杰说,“要是出去打工,我们10多个上了年龄的人没人敢用,在成小妹这儿干点儿力所能及的活儿,还不少收入,这在以前不敢想。”

  村民邢宝俊说,他们以前采山菜要去蛟河市早市或者夜市卖,开车单程要20多分钟。现在不用出去卖了,直接卖给本村的成小妹,价钱一分不少,省时省力。“春天山野菜上市的时候,每天附近村屯来送菜的有二三十个,一天能收1000多斤山野菜。”

  为了让越来越多的“成小妹”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活水”,蛟河市依托人社部门培训资金,在白石山镇、前进乡等6个乡镇街举办了7期电子商务直播销售员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346人,培养运营团队1个,形成完整直播带货体系。蛟河市与网红“蚊子”许文洋达成合作,为域内有意愿学习直播带货的群众搭建实训基地,凡是经考察有上进心、肯吃苦的,都可以到“蚊子”直播基地实操学习,免费培训,提高实践能力。

  品牌建设是电商产业发展的根本。近年来,蛟河市打造 “蛟河有礼”区域公共品牌,遴选出39家企业200余款名优产品,“主品牌+子品牌”的联动模式将黄松甸黑木耳、灵芝孢子粉、甜黏玉米、前进蓝莓等系列“蛟农优品”培育成地标性网销热品。

  今年,蛟河市供销社依托自身优势,联合蛟河市商务局,开展“基层电商产业发展情况”系列调研,在新站镇、松江镇、拉法街、庆岭镇等乡镇街挖掘有意愿做直播、有家乡情怀的主播,招募百名电商达人,开展助力乡村振兴专场直播活动。一季度,蛟河网络零售额达到3.84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了电商网络零售额较快增长。

  现在,蛟河市正在对新区电商产业园众创空间进行改造升级,打造若干个专业直播间,积极发挥电商产业园孵化基地作用,同时建设网红特色小镇,培育自营电商供应链企业,携手各方力量共同推动蛟河电商发展。

  (松花江网编辑 陈炳桥)

  

原标题: 乡村主播打开网上增收路——蛟河市电商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小记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