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奋斗者正青春丨泥球“捏”出家乡美——记舒兰市黏土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艳蕊

2023-05-11 10:28    江城日报
 

  “向画上吹口气,白鹅的绒毛都在动,像真的一样!”4月底,吉林省吉林市首届民艺展上,一幅售价5.8万元、名为《舒兰白鹅》的黏土羽画引来众人围观、交口称赞。

  这幅画的作者是舒兰市黏土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艳蕊。今年34岁的纪艳蕊是一名比较感性的女性,她说,“是舒兰这片土地生我养我成全我,我唯有以爱报答”。

  纪艳蕊出生于舒兰市平安镇丰收村,少年时期即爱画画。年少时历经生活波折和家中变故,她力所能及帮助补贴家用,但即使再忙再累,她也没有改变热爱、忘记画画。

  热爱,让纪艳蕊在绘画之路上不停奔跑;坚持,让她在艺术上不断登顶新的高峰。凭借在艺术上的造诣,她顺利成为吉林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2012年,她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在舒兰市创办纪老师艺术工作室。

  纪老师艺术工作室办得红红火火,很多孩子上门跟她学画,还有一些客户慕名前来请她创意设计。直到有一天,她遇见球黏土。

  2017年,纪艳蕊前往水曲柳镇创作,当地特产球黏土一下子就把她吸引了。从此,黏土画成了纪艳蕊新的创作方向:先用手捏出一个个传神的形象,再将其镶嵌在画板之上。感恩于家乡的黏土,她创作了一幅又一幅有关舒兰的美作:《天佑中华》被舒兰市美术馆收藏,《金秋》被文学期刊《细鳞文学》收录为封面,多幅作品荣获吉林省民间文艺奖、入展吉林省女美术家协会作品展。

  相较于传统绘画,黏土画更有立体感,色彩简单明快,饱和度高。在她的手中,黏土以丰富艺术形式展现出舒兰的独有魅力。鉴于在创作上的成就,去年,她被舒兰市认定为黏土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23年,她又将鹅毛、鹅绒融入到黏土画创作中:用刮刀将黏土一层一层附着在经过造型的画板之上,用配好的染料对鹅毛、鹅绒进行着色,粘在黏土之上,这样,一幅带有舒兰地域特色的黏土羽画便栩栩如生了。

  “用爱作画,画中有爱,画外亦有爱。”这是舒兰人对纪艳蕊和她的作品的评价。

  (江城日报记者邬洪亮 李伟洪 松花江网编辑 宋丹)

原标题: 奋斗者正青春丨泥球“捏”出家乡美——记舒兰市黏土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艳蕊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