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
光明日报记者 李宏 张国圣
连绵不断的群山,枝繁叶茂的森林……初夏时节,走进重庆城口,我们的脚步慢了下来。
地处大巴山腹地的城口县,有着“三个第一、两个唯一”的红色历史:重庆市第一个迎来红军主力部队、第一个被地方红军解放的县城、第一个打出地方红军旗帜的县,也是重庆市唯一成建制建立了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和唯一纳入《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县。
革命老区城口,森林覆盖率高达72.5%,生态指数常年高居重庆第一。近年来,全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围绕“山”和“绿”做文章,山区群众获得了可喜的经济收入。
“以前都是挖野生药材卖,如今在林地里种草药轻松多了,干一天还可以挣100多块钱,这么安逸的事情,想都想不到。”在高燕镇星光村,66岁的杨德孝在淫羊藿种植地里,边清理杂草边告诉记者,种草药不占用耕地,每亩林地套种淫羊藿两三千株,既节省了买遮阳网的费用,又能改善森林植被,还能增加一笔经济收入,真是很划算。
20万亩野生中药材,40多万亩野生核桃,20多家中药材县市级龙头企业,累计9亿元的产值,3000多户村民年均增收上万元。城口最大绿色经济体的林业产业年年增值,帮助村民和企业持续增收。
不仅林业产业,林下产业也在为村民带来更多的增值。今年是江学兵到城口发展山地鸡林下养殖的第18个年头。2004年,江学兵初到城口庙坝镇,偶然品尝到山地鸡的独特风味,于是便萌生了养殖山地鸡的念头,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如今,他成了庙坝镇山地鸡养殖产业的带头人。
“我搭建的山地鸡养殖厂房有9个,去年养殖规模有5万羽,我们将孵化的小鸡仔卖给当地村民,村民喂养至成熟后再卖到市场。”江学兵说,当地山地鸡产业发展很快,全县山地鸡出栏282万羽,村民增收效果很明显。
林业资源富集的城口,怎样更有效盘活闲置林地和荒山,为集体和村民带来更大的增值空间?2019年,城口成为重庆国储林项目首个试验示范县。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对农民林地进行收储,同时设立栽培、管护等务工岗位,鼓励村民就近务工,促进村民稳定就业增收。去年,全县完成12个乡镇59个行政村55万亩集体林地收储,惠及农户9894户,兑付林农流转资金1600余万元。
村民张如琼家的80多亩林地全部流转给了林业公司。“我现在每年能收好几笔钱。”张如琼说,每年每亩林地有50元分红,其中10元归集体,40元归村民,自己到国储林务工,每天领工资120元。
“林地流转获租金、配股入股分股金、基地务工得薪金、种养经营赚现金。”城口县大巴山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家国说,深化林业改革让天然林资源实现了多重增值,农民也增加了多笔收益。
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为村民带来增收的同时,也成了城里人喜爱的“天然氧吧”。“今天天气好,我们一家人专程过来游玩,呼吸下‘天然氧吧’的清新空气。”五一假期,家住主城区的刘女士带着家人朋友攀亢家寨,云雾缭绕的亢家寨,森林覆盖率高达90%,让游客流连忘返。
“这里的建筑风格好像记忆中的老家,满满的儿时回忆呀。”走进北屏乡松柏村“问山一号”大巴山森林人家,黄土墙、青泥瓦、石板小路,走进屋内,木板阁楼、四方火塘、竹编装饰……充满大巴山区原生态风味的建筑风格让人眼前一亮,不禁勾起游客记忆深处的乡愁。
突出林业特色,打造亢家寨、黄安坝等重点森林康养景区,开展疗养、养老、休憩等多样化的森林康养服务,开放河鱼两扇门、厚坪龙盘等6个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开发多种林下康养药膳,全县大巴山森林人家达2000多户,接待游客累计达430万人次。日益完善的森林康养旅游体系,正在源源不断地为当地增值。
游客来了,后备厢就不会空着离开。受游客青睐的山神漆器、半山工艺等旅游产品已经走出重庆,飞向海内外,成为响亮的“城口名片”。城口围绕林业和旅游不断发展手工业和加工业,推出更多的文创产品,实现了城口“一片林”的延伸增值。“一片林”的生态价值究竟还有多少?城口将在不断探索中找到更多答案。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6日 03版)
(松花江网编辑 陈炳桥)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