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立足吉林实际,认真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这篇大文章。全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十大产业集群”,大力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作为全国重要的优势肉牛主产区,吉林聚力打造全国“大肉库”,创新运用专项债券、畜禽活体抵押贷款等政策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开展政策性肉牛养殖保险,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肉牛全产业链不断延伸,加快“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的步伐。计划到2025年,全省肉牛发展到1000万头,全产业链产值至少达到2500亿元,把“千万头肉牛工程”打造成富民强省的标志性工程。
吉林省肉牛质量标准、种源建设一直在全国领先。吉林牢牢抓住这个特色和优势,从2021年起,以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加快“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截至9月末,吉林省肉牛饲养能力千头以上大项目,达到201个,比工程实施前增长491%。计划总投资540亿元以上。创新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肉牛产业项目建设,截至9月末,已发债28个项目70.59亿元。推进肉牛产业全链条发展,推进农牧产品深加工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长春城开农投绿色循环畜牧产业示范园区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达到28亿元,目前项目建设总体进度已经达到80%。养殖区规划可存栏肉牛8.2万头,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育肥牛养殖场;肉牛屠宰加工厂年屠宰加工能力20万头;饲料加工厂、有机肥厂,年产能合计超过50万吨。
吉林大抓项目抓好项目,“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的步伐越来越快。今年,长春城开农投等11个重点项目、长春皓月等10个“头部”企业、杭州启明等10个招商项目建设,推动产业提质增量。长春城开农投采用边建边投产模式,目前存栏和牛、安格斯、西门塔尔等高端肉牛,超过一万头。项目建成后,从肉牛清粪、给料、饲料配方、健康管理,全部实现智能化、标准化、现代化。
吉林肉牛肉质鲜嫩皮毛鲜亮,含金量十足。以吉林沃金黑牛为例,一张牛皮经过加工,可用于服装、家具、汽车座椅和内饰等等,综合利用牛副产品提取出百余种生物制品;一头牛的产值,已经赶上一台经济型轿车的价值。全省以《吉林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十条政策措施》等为依托,省级明确支持政策、市县出台配套政策超过120项。拉动社会资金、企业资金、信贷资金400多亿元。在大抓项目的同时,吉林也没有放过小项目。针对养殖规模20头以下中小养殖户占比近90%,吉林一系列硬核支撑,破解融资难题,让他们纷纷成为“牛司令”。“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创新推出200余种金融产品;肉牛活体抵押贷款;扩大保险覆盖面,为养殖户保驾护航。截至8月末,全省肉牛贷款余额220.3亿元;全省肉牛政策性保险在保牛只近100万头,比年初增长63.92%;全省肉牛养殖户发展到31.9万户。
如今的吉林,东有延边黄牛,西有草原红牛,中部有西门塔尔改良牛,打造全国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和优质牛肉供应基地,形成了区域集中养殖集群态势。中东西3大肉牛产业集群建设,今年谋划项目接近50个。截至9月末,全省肉牛饲养量达到598万头,同比增长12.2%,已经超出了创历史最好水平的2021年全年饲养量。养殖规模快速扩张,直接推动肉牛产业全产链发展向纵深推进。肉牛交易市场的规模和体量,常常被看做一个地区肉牛产业发展水平的风向标。7月4日,东北地区规模最大黄牛交易市场在桦甸开市。项目投资5000多万元,单日可容纳交易牛1万头。
(松花江网编辑 周游)
原标题: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吉林:牵住“牛鼻子” “千万头肉牛工程”加速牛起来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