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云课堂”受欢迎 “百姓名嘴”接地气——全省各地创新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2-12-05 06:19    吉林日报

  吉林日报记者 韩雪洁 李娜 刘帅

  “云课堂”让群众足不出户也能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草根讲师”用最通俗的语言让大家参与学习,“百姓名嘴”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全省各地精心组织,广泛宣讲,创新形式,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让“小切口”融入大形势,让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遍机关学校、街道社区、乡镇村屯、厂矿军营、“两新”组织,让这股暖流吹进群众心坎里。

  近日,在延吉市朝阳川镇柳新村,“百姓名嘴”理论志愿者姜丽萍,通过“云课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广大农民如何落实?屏幕两端,姜丽萍和乡亲们唠起了知心嗑。

  “云课堂”宣讲,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又能回看加深理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的最新政策传递给我们,还能通过实时交流及时帮助解决村民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村民王江说。

  既要面向群众“接地气”,又要让宣讲“有高度”,时度效的问题如何化解?长春市南关区组织“百姓名嘴”以线上“微宣讲”的形式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百站千场万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退休干部庞文双,录制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系列宣讲微视频,以每讲10分钟的时长,推送到抖音、快手和头条,单讲的浏览量超千人次。

  巾帼宣讲员杜晓艳在线上用生动的案例、真挚的情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娓娓道来,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浸润妇女姐妹心田。屏对屏、实打实、心连心,生动鲜活的“微”宣讲,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接地气、冒热气、暖民心。

  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运用网络新技术,以更符合时代背景、更便于群众接受的形式进行宣讲,把高屋建瓴的理论变成百姓易懂的语言,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入脑入心。

  梅河口市组织“百姓名嘴”“草根宣讲员”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城区、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巡回宣讲活动。

  新时代十年我们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未来五年,党将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百姓名嘴”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讲述了新时代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结合吉林发展和梅河口发展看全国发展,增强百姓的发展信心、发展底气和发展定力。

  湾龙镇五奎顶子村驻村干部曹洋说:“‘百姓名嘴’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得又好又及时,把党的好政策讲得很清楚。作为梅河口基层干部,也作为梅河口市民,我们今后的生活肯定是越来越好,我们都要听党话、跟党走。”村民卢平兰说:“‘百姓名嘴’宣讲活动很精彩,我们很喜欢!志愿者讲解的内容通俗易懂,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党的二十大精神。”

  “通过宣讲活动,社区居民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我要继续当好理论政策和身边群众之间的纽带,把党的声音传到大家的心里。”志愿者王淑华感慨道。

  在长春市朝阳区清和街道青云社区,“百姓名嘴”敖永生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社会治理的内容进行阐释,建议广大基层工作者在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上持续用力,解决好百姓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打通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为社区百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让社区居民生活更舒心、更安心,推动社区治理再上新台阶。”敖永生表示。

  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从“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白山市浑江区“百姓名嘴”理论宣讲,通过“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用百姓话讲述百姓事,借助“微宣讲”凸显“大作用”。

  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要延伸到哪里,理论宣讲就要跟进到哪里。

  “固定+流动”“线上+线下”“聚集+分散”,“微课堂”“流动课堂”,微信群、朋友圈、大喇叭……各地将学习宣传阵地从传统的会议室拓展到电脑屏幕前、热炕头上,让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灵活多样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截至目前,全省有7000多名“百姓名嘴”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宣讲3.5万余场次,受众人数逾百万人次。

  (松花江网编辑 陈炳桥)

原标题: “云课堂”受欢迎 “百姓名嘴”接地气——全省各地创新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