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三年铺锦绣 可迎花开否——蛟河市创建全省文明城综述

2018-11-21 08:57    松花江网

  截至10月7日,蛟河市“两节”期间共接待游客20.2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180万元,旅游总收入1.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15.4%。

  “这张蛟河旅游的答卷,呈现的是消费终端的火暴,折射的是市场的旺盛需求,反映的是红叶之城的超强魅力,其最强大的支撑则是我们不懈的创城行动!”蛟河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如是评价。

  正是在2016年年初,蛟河市悄然拉开了创建全省文明城的行动大幕。几近3年弹指而过,红叶之城绽放新颜,该市人民在收获创城成果的同时,全力进入创城冲刺阶段。

  成立蛟河市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下发《蛟河市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目标、步骤和要求进行安排部署,下设7个工作组,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并将创建全省文明城市连续三年纳入部门和乡镇绩效考核——创城之初的浩大阵仗犹在眼前。

  “要坚持运用‘国标’创建全省文明城市!”蛟河市的追求志在高远。全面启动创城工作以来,全市各项指标都向文明城市看齐,各项事业都向文明城市聚焦,各项任务都与文明城市结合。创建过程完全按照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操作手册运行,对7个测评项目、58项测评内容、120条测评标准进行指标细化,明确具体要求。

  发展好、维护好和实现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创城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蛟河市坚持问题导向,把整治“脏乱差”、建设“洁齐美”作为创城的重要突破口。主要区域是3个街道和新城区,组织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市民共同开展好城市清洁行动。重点抓好广告乱贴、车辆乱停、行车乱闯、摊位乱摆、违章乱建、污水乱排、垃圾乱扔、工地乱象等突出问题的治理。抓好公路、河道沿线和主城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重点部位的清理,按区、划片、分段实施网络化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城乡统筹和村社联动相结合,投入2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文明村镇建设。

  创城工作顺理成章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蛟河市不断完善和落实公共财政支持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形成公共财政、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多元投入机制,切实为创城工作提供可靠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被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他们从群众需求最迫切的道路桥梁、供水供热、物业管理入手,优先保障基本民生。近3年来,累计投入7亿余元,对城区36个居民小区697栋居民楼给排水、小区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整体维修,对城区38条34.4公里街路进行了全面改造;新修建主街路15条15.3万平方米,共拆除小区违建809处1.62万平方米,跟进维修小区道路20万平方米。

  创城宣传铺天盖地。他们在蛟河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开设专栏,以“树文明风尚、创文明城市”为主题策划拍摄制作公益广告,通过市内电子屏幕、灯杆广告、擎天柱、公交候车亭、窗口单位等公共场所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创城宣传。共设立户外各类宣传广告、指示牌、标语2000余块。结合市民文化节、农民文化节、红叶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组织创城文化活动70余场,近3万名群众观看了演出。以天岗梨花节、富江花海帐篷音乐节、苏尔哈冬捕节为载体,将文明旅游宣传融入全域旅游产业,有效提升文明城市形象。在该市28个窗口行业,开展“三优一满意”优质服务活动。以“三关爱、六走进”为主题,该市129支志愿服务队、近2万名志愿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创城以来,1个国家级文明村镇、1个文明单位,41个省级文明单位、10个文明乡镇、13个文明村、6个文明社区,200户市本级最美家庭、400户美丽庭院、2500户干净人家脱颖而出,蛟河市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创城路上三年奔跑,红叶之城铺锦织绣,蛟河终能圆梦否?愿一切美梦成真!(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伟洪 马婧 松花江网编辑/杨世阳)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陈律师(法律顾问)0432-62099222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