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奋进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网络法治建设

2023-09-08 19:03    法制网

  《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专家谈

  法治网特约评论员 张龑

  2023年3月16日,《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网络法治建设的白皮书,面向数字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既是对我国网络法治工作的系统总结,也指明了未来网络法治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充分展示了我国网络法治建设继往开来、独立自主、奋进在高质量法治发展新征程上的时代风貌。 

  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却并非法外之地。进入21世纪,我国网络科技突飞猛进,经济社会同步实现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网络问题,需要法治加以规范、约束。《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聚焦我国新时代网络法治建设,主要从立法、执法、司法、网络法治研究教育、国际合作等方面,向国内外全面展示我国网络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立法方面,我国网络立法日益完善,网络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基本涵盖了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领域,“两高”出台的解释性文件则为网络相关问题的法律适用提供了明确指引,使得网络法律法规适用更加准确。

  执法方面,在数字经济领域,我国通过完善监管体制,保障公平竞争,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与公共利益,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执法道路。

  司法方面,我国通过推进互联网法院建设,加强互联网诉讼制度改革,着力提升网络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质效,在严厉打击网络犯罪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如推进互联网法院建设,实现了诉讼全流程在线,建设了电子存证生态体系,紧密融合智慧司法技术,提供便民智慧司法服务,拓展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以及发展完善在线诉讼规则,确立新型案件审判规则等。

  网络法治研究教育方面,国家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通过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创建网络法治研究智库产出大量科研成果,为我国网络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则着力整合传统法学学科、设立新的网络相关学科,为高质量的网络法治建设提供高水平的法治人才支撑。可以说,新时代十年,我国网络法治的教育与研究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国际合作方面,我国积极倡导网络领域共同发展、共同安全、共同文明,强调安全与合作相统一,积极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比如,中国在2020年9月8日提出的《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中强调各方应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加强沟通交流,深化对话与合作。同时,我国也积极参与网络领域国际规则制定与网络法治国际对话合作平台的拓展,如主办了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并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等文件。

  网络普法守法方面,《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帮助我们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构建网络普法工作机制、创新网络普法形式、加强重点人群网络普法等系列内容,如积极开展“全国网络普法”系列活动,利用国家网络安全周、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网络诚信大会等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网络普法方面取得的不凡成绩,也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网络普法工作指明了方式方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保护网民合法权益方面,白皮书也向外界传达了中国政府坚定的决心,并展示了扎实的成就。如在网络权利保障方面,我国通过民法典完善了涉网人格权、网络侵权责任、电子合同订立和履行规则,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个人信息的概念、界限、范围以及处理个人信息基本原则,回应了信息化时代对民事权利保障所提出的挑战;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我国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并设立了“网络保护”专章,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空间权益保障、个人信息保护等网络保护与相关监管制度,以及网络内容分类管理、防沉迷工作、网络欺凌等问题都做了规定;在打击网络犯罪刑事犯罪方面,我国通过刑法修正案(七)、刑法修正案(九)、刑法修正案(十一)填补了网络犯罪漏洞,等等。

  概括来说,《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既是对过去网络法治建设工作的总结和介绍,也是对未来网络法治建设工作的指导与展望。

  数字革命方兴未艾,网络科技仍在快速发展中。因此,《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在网络法治建设上坚定的方向和目标:建设高质量的网络法治体系,共同打造文明、安全的、持续发展的网络生态和秩序,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为世界互联网繁荣发展和人类网络法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松花江网编辑 宋丹)

原标题: 奋进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网络法治建设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