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营商环境丨清障·提速·进阶——看我市是如何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

2022-07-19 06:02    江城日报

 

  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的阳光、雨露和土壤。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强磁场”,吸引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集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对标一流,不断优化提升市场环境、政务环境、要素环境、人才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六个环境”,用改革创新兴利去弊,以优质营商环境疏浚经济发展的源泉、激发创业创造的活力。据市市场监管局统计,至2021年底,我市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已经接近35万户,比2012年翻了一番还多。

  “改”中清障

  从简政放权入手,我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压缩各类行政审批事项,放宽市场准入门槛。

  2013年,商事制度改革拉开序幕,成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如今,在我市企业注册登记“全程无纸化、流程标准化、执照电子化、寄递人性化”。

  10年间,企业开办时间得到大幅压缩。2012年,企业设立登记时限为20个工作日,2018年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如今开办企业零费用,实现“四个一”,即一个办理环节、一件申请材料、一次经办人签字、一小时以内。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2015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电子交易、公共服务、行政监督三大平台,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

  2020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启公共资源交易“六个不见面”开标和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打破了地域、时间限制,更加公平开放、规范透明、高效便捷。

  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入选全国招标投标领域30项创新成果典型案例,受到国家发改委肯定。

  “过去一个人往多个部门跑,现在项目秘书协调多个部门‘一站式’办理。短时间就办完了项目建设前期手续。”去年10月,省鸿林泉饮品制造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山泉水生产项目“拿地即开工”,37天拿到“五证”,项目经理滕杰对审批速度赞叹不已。

  从2019年开始,我市全面推行项目审批“线上跑”,加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便利化改革力度,不断自我加压,努力做到程序最优、环节最少、时限最短,有效加快了重点项目推进速度。

  “跑”中提速

  企业办什么事难,就聚焦解决什么问题。企业办什么事烦,就把什么列入改革范畴。2018年初,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只跑一次”改革。

  “跑改”中,我市全面梳理投资项目审批流程等事项清单,该减的环节减到位,该放的权限放到位。企业投资核准类项目审批要件由373个减少到74个,企业投资备案类审批要件由322个减少到55个,政府性投资项目类要件由358个减少到75个。“只跑一次”改革“跑”出了“零阻碍、低成本、高效率”的营商环境。

  去年5月,我市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无缝对接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数据同源、三级联动,为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同城通办”“跨省通办”奠定了基础。

  市政务服务中心新址去年启用后,先后进驻55个部门单位,实现“应进必进”。中心运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达到国家“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改革要求。中心在全省率先启用“全球通”服务平台,通过网络视频、数字签名等方式,让很多出门在外的市民不耽误办事。

  “优”中进阶

  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2019年挂牌伊始,就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建设投资兴业之城”,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只跑一次”改革为重要抓手,以“强力推进营商环境治理,扎实推进‘数字吉林’建设,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效率”为三大工作主线,加快营商环境建设水平。

  “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建设目标,我市下大力气推动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负责人说。

  2020年,我市启动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明确提出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年”“进升年”“跃升年”任务目标。去年4月,我市成立市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营商工作机制,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走向深入。

  营商环境建设无止境。在营商环境“跃升年”中,我市针对33项考评指标领域工作跃升,提出100项任务举措,确定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进入全省标兵位次、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地级城市“第一方阵”的目标。

  随着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啃硬骨头的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一批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改革不断释放红利,我市厚植企业成长沃土,正在打造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高质量营商环境。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清华 松花江网编辑 徐涛)

原标题: 营商环境丨清障·提速·进阶——看我市是如何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