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文明创建 | 文明万里开澄泓

2022-08-23 07:24    江城日报
 
 

  吉林市人会永远记住这一刻:2020年11月20日,在京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传喜讯,吉林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全国文明城市,在全国所有城市品牌中有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之称,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

  成绩来之不易。回首1999年开始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之路,从机关干部到普通市民,从城市到乡村,从黄发到垂髫,无不欣喜异常,又感慨万端。

  文明城市创建,在党的十八大后开始加力,在党的十九大后开花结果。

  2018年,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启动,早有谋划的市委、市政府当即提出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提升的“九项工程”和“九大行动”。

  “为民创建,创建为民。”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为统领,持续推进文明幸福江城建设。创城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更感受得到,让文明的霞光澄泓万里,普照江城。

  创城  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这几年,社区为我们建了凉亭,摆了石桌石凳,修了小路,还带着志愿者清理了垃圾,种了花草。” 长江社区兴隆小区居民刘爽说,环境变好了,自觉爱护环境的邻居也越来越多。

  为更好地为居民服务,长江社区从2017年起招募志愿者,成立“小红帽”志愿服务队,采取“志愿服务换积分,积分换实物或服务”的方式,推动群众共建共享。

  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更是百姓幸福指数的直观体现。从创建之初起,市委、市政府就聚焦民生短板、设施短板,制定全面整改规划,着力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自2018年以来,我市坚持每年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的身边事和烦心事,累计完成民生实事117项。其中,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10万余户,拆除违法建筑6600余处,新施划公共停车泊位5万个,提升改造水洗公厕224座,打造精品路段815公里、示范村屯59个,建设街角公园、口袋公园、村屯小树林1436个。

  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切实感受到城市变化后,自觉投身到城市文明建设中来。

  创城  提升了党员干部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清理卫生、美化楼道、一线抗疫……江南街道办事处党建办公室工作人员陶佳说,下沉到社区的这几年,是她成长最快、收获最多的时光。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干部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

  我市持续开展市领导包街道、市区两级部门包社区的双包联活动,全市32名市级领导、179名县级领导、1.5万余名市区两级部门党员干部,下沉街道社区开展义务劳动、解决实际问题,粉刷楼栋单元3200余个,安装楼宇门2000余个,累计投入资金4300余万元。

  2018年以来,市区两级抽调8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创城办工作,并提拔使用了一批在创城一线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党员干部在创城实践中得到了磨砺,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坚实保障。

  创城  提升了城市文化自信和精神气质

  文明城市应该是内外兼修。

  我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不但聚焦关乎群众生活品质的工程设施,更关注文明城市的精神培育,涵养文明力量,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化创城。我市开展了“爱家爱城 共筑文明”系列活动,培树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403人,其中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围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专题,设计开展了礼让斑马线、文明窗口服务竞赛等18项系列活动,推动市民文明素质的全面提升。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创城。我市深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成果,做靓市歌舞团文化名片,精心打造了大型民族舞剧《红旗》、吉剧《魂系长白》等文艺精品。

  以新闻舆论推动创城。我市媒体开通“创城热线”,建立“意见听取—处理反馈—问题解决”良性机制,共接收各类群众诉求2000余件,让创建过程切实成为体现民意、响应民生的过程,凝聚形成了“锲而不舍、同舟共济、以人为本、激流勇进”的创城精神。

  创城  提升了城乡治理能力和品位形象

  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提升,是文明城市的必备条件。

  为巩固拓展创城成果,我市开展了城乡“七边”环境卫生专项治理行动,排查“七边”脏乱差问题179万处,整治率达到98%,排查整治高铁沿线问题1300余处,全面提升了“城市窗口”形象。

  我市不断夯实“我为群众办实事”载体效应,组织全市117个部门(单位)开展“四联四促”活动358次,完成年度共建项目192个;启用新市民服务中心,实现40家单位入驻集成办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满足市民“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的需求;完善12345便民服务热线,累计受理民生诉求8万余件,办结率达到93%,进一步密切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创城有果又两载,步履铿锵再出发。

  文明城市成果的巩固,如松花江上放船,浩浩瀚瀚冲波行,文明万里开澄泓。

  (江城日报记者 彭亚娟   松花江网编辑 宋丹)

原标题: 文明创建 | 文明万里开澄泓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