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秸秆利用 | 竭尽“秸”所能

2022-09-16 06:31    江城日报

 

  ■评论

  竭尽“秸”所能

  春和

 

  “秸”尽所能,变废为宝。这背后的努力,是以“农业生态安全、资源循环利用、污染减排治理”为引领的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以玉米秸秆为例,一亩地大约可产生1吨秸秆,通过肥料化利用可以产出约0.5吨复合肥,通过饲料化利用可生产0.7吨~0.9吨饲料。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未来几年,我市将进一步抓好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利用。一是组织各县(市)区在短时间内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分析秸秆还田面临的“难点”和“瓶颈”问题,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力争做到“一地一策”。二是采取分步推进,重点扶持的原则,政策重点向大型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倾斜,抓好示范推广。三是加大对购买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秸秆粉碎还田机等购机补贴力度,大力实施玉米秸秆保护性耕作和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加大推进力度,扩大实施面积,增加秸秆利用量。四是加强技术协作,积极提供农业生产全程技术指导服务,确保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

  在磐石市吉昌镇,吸上一口空气,庄稼的香甜让人陶醉——曾经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低收益的生产方式正在被抛弃和替代——减少化肥投入,秸秆生物肥让黑土地更肥沃更绿色,从土地到作物到畜禽,一条“绿”链为这里的村民带来的是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充满人们的心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开展秸秆禁烧,发展综合利用以来,我市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找准路径,用对方法,竭尽所能开展循环利用,让人烦恼的秸秆就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还可以变成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惜秆不烧”,“秸”尽所能,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力。而现在,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正在江城大地开花结果。

  (松花江网编辑 徐涛)

原标题: 秸秆利用 | 竭尽“秸”所能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