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粮食安全 | 农业“芯片”的追梦人——市农科院水稻所所长、研究员刘才哲小记

2022-09-23 06:52    江城日报

 

■奋斗者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种业是粮食安全的第一道保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市农科院水稻所所长、研究员刘才哲是农业“芯片”追梦人中的一个代表——经过25年攻坚,他带领团队一起培育出“九稻”系列60多个水稻品种,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种质资源等育种材料,破解了多项农业科技难题。

  立秋节气已过,在市农科院的试验田里,研究员刘才哲正在查看水稻新品种的长势情况。

  水稻长势喜人,他的声音却是嘶哑的:“‘十二五’以来,我们通过国家、省审定水稻品种20个、转让品种13个,每年有4、5个品种被省、市确定为农业主导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近亿亩,增收稻谷超过50多亿公斤,带动不少农民丰收又增收。”虽然需要宁神静气才能听清他说的内容,但记者可以感受到他强烈的自信。

  刘才哲同事向记者解释:“刘所嗓子是上火上的。”原来,今年3月,刘才哲从海南“南繁基地”带着今年需要播种的种子回吉林市,但因疫情原因,差点儿耽误了今年种子的播种。最终,历经波折,刘才哲是人辗转辽宁沈阳回的吉林市,而种子是转运黑龙江五常后到的吉林市。

  “种子就是我们研究种子人的命,想说不急,可结果就是这嗓子到现在还是哑的。”1971年出生在舒兰市的刘才哲,工作后为数不多的回老家时,每次总是让他的家人们揪心:“怎么老的这么快,别那么拼命不行吗?”

  拼命才能有收获。国家商品粮基地——吉林市优质水稻商品粮基地建设、国家北方优质粳稻科研创新基地建设、吉林省中东部稻区水稻株型及优质高产多抗品种选育等项目,以及国家、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等各级20余项在这里完成。市农科院优质水稻科研创新团队被评为吉林市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但从事农业“芯片”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奇迹需要的是一天又一天的研发、一年又一年的坚持。刘才哲说,这辈子他都会扎根田间地头做科研,牢牢守护黑土地上的“丰收梦”。

  刘才哲追梦不孤独。这十年,我市竭力研发农业“芯片”,仅市农科院一家农业科研机构培育的粮食作物品种、品系及种质资源等育种材料就多达3万余份;他们育成并通过审定的粮食作物品种逐年增多,“十三五”期间通过审定登记的有34个,去年一年审定登记的多达18个,今年初到目前完成13个。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久权 张春和 常学文  松花江网编辑 徐涛)

原标题: 粮食安全 | 农业“芯片”的追梦人——市农科院水稻所所长、研究员刘才哲小记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