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正骨无论是理论方法,还是价值观念,均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无不留下中医文化母体的印记……”这是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里,对“石氏正骨”入选理由的一段描述。
从父亲手中接过第四代传承人接力棒的那天起,石志酉立志让这份宝贵的非遗医技惠及更多百姓。
多年来,无论是在诊所坐诊还是星夜出诊,抑或是到敬老院等场所义诊,石志酉始终以仁心仁术治疗病患,以杏林春暖护百姓康宁。
2021年,她获评“江城好人”。
2007年,“石氏正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那段时间,石志酉废寝忘食、手不释卷,梳理传承谱系脉络,总结医技主要特征,明确保护重要价值,规划非遗保护计划,形成了12万余字的第一手资料,促进了“石氏正骨”的抢救性保护,使其成功入选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为了让非遗医技惠及更多群众,石志酉经常到敬老院、社区、村屯开展健康义诊,帮助贫困老人和行动不便患者,让他们看得起病、治得好病。
低保户老齐干零活时砸伤脚面,造成多处骨折,无力承担手术费用。社区网格长找到石志酉。她立即把老齐接到诊所,免费治疗。两个月后,老齐痊愈如初。
石志酉说,在她的记忆中,父亲深更半夜出诊是常事,减免药费、自掏腰包给患者当路费更是家常便饭。
“当医生要时刻对病人满怀爱护、同情之心。”耳濡目染父亲的教诲,她始终奉行“医乃仁术”祖训准则。
2019年深冬,市郊一个老太太在家里摔倒导致股骨骨折无法动弹。石志酉冒着风雪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患者家里,打固定夹板、现场给患者做护垫、开内服外敷药……
16年间,石志酉免费救助贫困患者1700余人次,送医送药80余万元。为给患者省钱,她还经常指导患者家属自制护具护垫,有时还亲手为他们缝制。
近年来,她还积极协助社区工作,编写百余稿防疫常识,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解答居民健康咨询3000余人次,向群众发放中药代茶饮2万余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我将全身心做好传承保护,为江城百姓造福。”石志酉说。(松花江网编辑 何晨熙)
原标题: 杏林春暖惠民生——记“江城好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吉林石氏正骨疗法”第四代传承人石志酉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