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新质生产力的桦甸实践之二 驱动现代化农业新发展

2024-06-21 09:57    江城日报全媒体

  桦甸市地处长白山余脉,居于松花江上游,白山湖、红石湖、松花湖“三湖连珠”。当地地理结构可谓“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水环抱,植被丰饶,资源厚重。

  如今,在科技赋能下,一幅现代化农业的新图景正在桦甸大地上徐徐展开。而在这幅新图景上,最为闪亮的色彩当属新质生产力。

  新科技广泛应用 赋能农业产业升级

  5月末,二道甸子镇暖木村附近山上,草木葱郁,山水潺潺。长白山余脉密林深处森林环抱的天然牧场和养殖基地,在清晨的阳光中醒来。48岁的陈伟达,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上的APP——兽医千里眼预警系统。这是2023年金牛牧业新购进的肉牛疾病智能健康监测预警设备。它以肉牛体温为监测指标,通过无线方式,对每头牛进行24小时不间断测温,实现肉牛疾病早预警、早处理。

  “静宇,‘千里眼’预警了,养殖基地2舍9号牛体温连续6小时偏高,你去看看咋回事儿。”作为桦甸市金牛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副总经理,陈伟达对基地千余头“桦甸黄牛”的健康负责。“看到预警了,已经在检查。目前饮食和运动情况都良好,初步看是感冒了。我在处理呢……”同样安装了“千里眼”的兽医陈静宇已经第一时间锁定了病牛,并根据数据监测和经验积累,拿出了治疗方案。

  不远处,基地其他肉牛正在过着舒服的小日子:听音乐、做按摩、睡稻壳软床……“现在肉牛养殖自动化了。你看那个智能节水碗,牛鼻子一碰就出水,它自己就能控制水流多少。基地产生的牛粪不落地,直接进入有机肥发酵罐,最终供给周边蔬菜水果种植户,实现了绿色循环。”金牛牧业公司经理刘立莹说。

  金牛牧业成立的“桦牛科技小院”,已被认定为国家首批肉牛“科技小院”。吉林农大选派的研究生和其他专家团队成员,长期驻扎在养殖基地,及时解决山地放养模式下肉牛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等多项难题。企业逐步形成“岗位专家+科技小院+龙头企业+养殖大户”技术推广模式。如今,“桦牛”已成为吉林省千万头肉牛工程支持的三大品牌之一。金牛牧业也已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前些日子,在吉林市召开的中国经济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原所长许世卫发表了题为《农业监测预警技术与新质生产力》的主旨演讲。“桦甸肉牛养殖新技术的应用,恰恰是国家发展现代化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桦甸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范宗仁说。

  突破种源核心技术  “中国豆”产“吉粮油”

  新技术应用在出彩农业灌装生产线上是“可视”的。灌装生产线从120克重的桶坯子被吹成5升豆油桶开始,线上灌装一次10桶,机械压盖、贴标、套环,机械手自动抓取豆油桶装箱……两条生产线同步生产,每天每条线300吨豆油和色拉油从这里走向市场。

  偌大的车间不足10名工人。“以前人工灌装,每天至少需要40名工人。2019年,企业上线了这套中国好粮油设备,解放了更多人力。这是机械自动化的优势。”出彩农业副总经理杨靖介绍起企业的先进装备不无骄傲。

  让企业最为骄傲的还数“中国豆”。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粮食安全,从2019年开始,出彩农业与省农科院联合研发转化了“吉育232”“吉育215”两个高产、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技术。两个品种均突破了种源核心技术,是自主研发的优良品种。“以前的大豆品种亩产215公斤左右,新品种亩产达到250公斤,蛋白质含量达到46%!”出彩农业品牌推广部经理孟源说,今年企业种植基地195公顷大豆进入中试阶段。“5月10日播下种子。种子、化肥、农药均由企业提供给农户,费用在收获时统一核算。我们还给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周边农户提供智能化、便捷化的农事服务,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压榨出油之后的豆粕,深加工产品青面卷、大豆蛋白面条、膳食纤维米,有望挺起企业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新产品今年6月上市,将出口欧美国家。这些大豆未来健康食品特别适合健身和‘三高’人群食用。”说到企业未来发展,杨靖越讲越开心。

  大数据支撑、智能化生产、绿色低碳转型,让出彩农业在2019年之后产值每年以亿元为台阶上涨,2023年总产值达到5.1亿元。

  “每个产业背后都有支柱企业支撑。”桦甸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科李广林说。如今,在出彩农业和当地另一龙头企业修元健康科技带动下,桦甸大豆产业成功纳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正在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发挥自然区位优势 传统产业开辟发展新赛道

  桦甸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桦甸建设高标准农田12.25万亩、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4.3万亩,粮食总产量23.09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大豆、甜糯玉米、肉牛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增势强劲。

  桦甸地处北纬43°12′至44°09′之间,处于公认的“世界黄金玉米带”,是东北地区甜糯玉米优良产区之一。

  “4月20日至5月末,各品种的甜糯玉米种子陆续播种。什么时间种啥品种,我们年初都有个计划图。这个时候,八道河子甜糯玉米种植基地里,‘262’和‘919’种子已经出苗。从出苗到采收,历经85天,分批次采收的时间就到了。”“黄金格格”品牌甜糯玉米经营者岳绍友讲起他的玉米生产经,滔滔不绝。他的底气,源自大量调研和生产实践积累的大数据。

  桦甸正在抢抓甜糯玉米产业发展政策机遇和健康食品市场机遇,努力开辟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赛道。如今,常山镇、八道河子镇等地发挥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自然条件,把甜糯玉米产业做大做强,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之路。

  “目前,全市参与发展甜糯玉米产业的企业达到13户,专业合作社50余个,农户3200户以上。与种植大田玉米相比,种植甜糯玉米每亩可增收500元左右。今年,桦甸开工甜糯玉米产业集群项目7个。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生产加工甜糯玉米5.15亿穗,预计新增产值10亿元。”范宗仁说,甜糯玉米已成为桦甸促农增收的三产融合“黄金产业”。

  发展低碳循环农业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甜糯玉米主打绿色健康牌,桦甸黄牛养殖追求无公害,白云生态生产金针菇则注重生产要素低碳循环。

  白云生态6条全国最先进的金针菇接种生产线,拥有全国同行业内最长的菌瓶传送带,长达2.5公里,从装瓶、打孔、菌丝培养到下架采收,形成一条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全封闭生产链。闭环生产线卫生条件达到医用级标准。金针菇采收之后,菌罐回到源头实现再利用。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白云生态总经理许玉忠表示,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让企业在工厂化栽培、全冷链物流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年,我们计划再投资2.1亿元,建设仓储库、成品库、麻辣金针菇和蘑菇酱生产车间,明年3月末就能正式投产。新生产线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从深山老林到田间地头再到生产车间,物联互联、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桦甸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打造出更多智慧农业应用新场景。

  在科技的加持之下,桦甸现代化农业既有生产力正在加速蝶变为新质生产力,向着更光明的富路前行!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洪艳 李伟洪  松花江网编辑 熊紫旭)

原标题: 新质生产力的桦甸实践之二 驱动现代化农业新发展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