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聚焦“老小旧远” 温暖千家万户 ——蛟河精准做好民生实事纪实

2021-09-26 09:26    松花江网

  近日,在蛟河市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入住老人杨军高兴地说:“我打上疫苗了,医院的大夫上门来给检查了身体,然后给打的。”

  为全市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提供新冠疫苗上门接种服务,是蛟河市精准做好民生实事的一项举措。

  年初以来,蛟河市聚焦“老小旧远”,从小切口入手,关注大民生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他们聚焦“老”字,让老年人过上有品质有尊严的生活;聚焦“小”字,让每个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聚焦“旧”字,实施老旧小区、道路改造,让广大市民共建共享更加美好的生活;聚焦“远”字,着眼长远发展,群策群力,让百姓笑脸成为蛟河乡村振兴的新名片。

  “自去年蛟河市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以来,已有325位集中供养老人入住中心。”蛟河市民政局综合科科长王强说,“今年,蛟河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保障水平。6月12日,蛟河市康养德仁医院在中心正式营业,中心成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医疗救治。”

  集中供养老人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对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的生活质量,蛟河市也在密切关注,加强服务,最大化地保障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生活权益。年初以来,蛟河市民政局多次对全市1143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照料服务情况进行入户核查,并出台《蛟河市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规范细则》,签订市、乡、村、监护人四方照料服务协议,定期开展巡查检查,发现监护人对分散特困人员生活照料质量较低的,取消照料服务资格,收救到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进行集中供养。

  老有所养,幼有所学。蛟河市由民政局牵头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增加成员单位,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完善政府购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服务,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把业务拓展到农村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关爱保护工作。摸底排查,对全市149名农村留守儿童,529名困境儿童建立“一人一档”社会保障,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

  对老旧小区、道路的改造,力度也特别大。“2020年上争资金2935万元,对8个小区15栋居民楼进行了改造。今年,蛟河市投入资金3141万元,对17个小区62栋居民楼进行改造;投入的资金增加了,改造的小区多了,受益的居民也更多了。”蛟河市住建局副局长朱兰慧说。

  蛟河市民主街道天源小区下水管道堵塞、水泥路面粉化、防水卷材老化。蛟河市住建局多次组织街道、社区、城管大力宣传旧改的相关政策,召开协调会,深入小区听取居民改造意愿,并按照居民意愿着手解决这些问题。8月中旬,天源小区焕然一新,小区居民欢欣鼓舞。部队家属楼改造时,居民郭彩凤老人每天都到现场观看施工进度,看到拆除了私搭乱建的棚子,重新铺设了雨污管线,新修了道路,建设了凉亭、廊架,种植了树木、草坪,修建了下沉式绿地……老人高兴地说:“老旧改造,把我们小区变成高档小区了。我68岁了,回头把家里也装修一下,哪也不去了,就在这儿养老了。”

  朱兰慧说,随着改造工程的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小区环境、居住环境都将全面改善和提升,尤其是小区将由过去的“无人管”变为现在的“有人管”,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也大大提升。

  既要为百姓解决好眼前的实际问题,也要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长远打算。这是蛟河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亮点。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蛟河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同时大力发展产业,提高村集体收入。他们经过科学论证,使用衔接资金793万元,在天北镇天心村、民主街道金星村等8个村,实施了村级黄牛养殖项目。“村集体建设牛舍,然后通过发包出租、与养牛大户合作、自营等方式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力争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预计年可增收48万元。”蛟河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赵海峰说。

  蛟河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蛟河市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导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尺,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他们聚焦“所期所盼”找短板、排问题,聚焦“数量质量”立项目、定措施,聚焦“落地落实”强推进、严考核,目前510个党支部确定的2005个实事项目已完成1248个。未来,他们将进一步压实责任、提升服务,确保实事项目推进有力、措施有效、成果显著,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婧  松花江网编辑 徐涛

原标题: 聚焦“老小旧远” 温暖千家万户 ——蛟河精准做好民生实事纪实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