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系列报道之二擂响战鼓再出征——我市两级法院集中开展审判执行攻坚纪实

2022-07-07 14:35    松花江网
 

  穿上防护服,守护生命健康义不容辞;脱下防护服,拿起法槌维护公平正义快马加鞭。我市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市中级人民法院迅速吹响全市法院审判执行攻坚的冲锋号。全市法院干警迅移重心,全力以赴向审执攻坚冲刺。

  “云端”助力 司法服务不下线

  4月26日16点,就一起责任保险合同纠纷二审案件,市中级人民法院环保庭法官与分处上海和我市的双方委托诉讼代理人成功连线。受疫情防控影响,庭审无法“面对面”进行,办案法官利用互联网庭审平台,通过“云庭审”为这起合同纠纷画上了圆满句号。

  疫情期间,全市法院大量案件无法正常开庭审理,导致未结案件存量持续增加。在疫情管控措施解除后,在确保防控安全基础上,我市两级法院全面恢复庭审活动,立案、庭审、合议、裁判等各环节都加快了办案节奏。

  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紧紧围绕全年审判执行工作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表、任务项。两级法院加大旧存案件清理力度,院庭长带头承办疑难复杂案件,超3年未结案件全部由“一把手”包保结案。

  互联网庭审不仅为当事人参与诉讼开辟了新路径,更为法院对冲疫情影响、开展审判执行攻坚按下了“加速键”。在审执攻坚中,结合疫情防控需要,两级法院深度应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持续推进线上诉讼,8.29%案件通过“云庭审”方式得以结案。仅5月9日一天,市中级人民法院环保庭法官就利用互联网审判平台开庭审理了3起案件。

  截至6月29日,我市两级法院结案率指标达到77.44%,同比提升10.4%,智慧调解、智慧审判、智慧执行,云端助力让审执质效跑出了“加速度”。

  延伸触角 审判执行不打烊

  “李法官,我刚下班,今天路很堵,开庭时间能不能推迟一下?”前不久的一个晚上,船营区人民法院法官李杨接到远在深圳的王先生的电话。

  王先生是一起金融借款纠纷的当事人。为了不影响当事人工作,办案法官李杨利用“夜间法庭”,通过移动微法院为双方调解。当天23时,在李杨的耐心工作下,王先生与银行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开启“夜间法庭”“假日法庭”,是船营区人民法院为提高审判执行质效采取的一项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审判执行攻坚开展以来,市中级人民法院实施日监控、周调度、月分析、季通报制度,对比指标完成情况和排名变化,及时开展调度督导。两级法院创新司法服务方式方法、完善便民利民举措,通过“夜间法庭”“假日法庭”“巡回法庭”,促进纠纷随时随地、就近就便化解。

  与此同时,两级法院完善“分调裁审”机制,持续推动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对同一事项事实清楚的群体性纠纷,实行诉讼代表人制度,“合并同类项”为案件瘦身,促进纠纷“一揽子”化解。前不久,船营区人民法院就是采取“诉讼代表人制度+速裁”的方式,3天化解18件困扰当事人10年的系列纠纷案件,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审判执行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法院审结诉讼案件10213件,一审案件被发改率今年以来持续在全省法院保持最低。

  小案大办 兑现权益不怠慢

  今年春耕备耕时节,一起化肥款拖欠案进入桦甸市人民法院执行程序。因毛某长期拖欠化肥款,杨某的化肥种子商店正常经营受到影响。

  当时正是我市疫情防控关键阶段,执行法官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线上线下多方查找,终于与毛某取得联系。经反复工作,最终促使毛某一次性将拖欠杨某的化肥款履行完毕。

  民生无小案,兑现权益更不能怠慢。执行攻坚以来,我市两级法院优化审执程序,对民生简案,随立随调随审;对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充分发挥信息化和集约化作用,统一调配执行力量,依法对可以集中办理的事项进行整合——查封、拍卖、腾退等事项发布一次性公告,评估、拍卖、变卖事项实行一次性告知,文书等材料实现一次性交寄,来访、来电接待登记和咨询服务一次性给予反馈。以上举措,既便利了当事人,又提升了执行效率。对拒不还款的被执行人,实施“总对总”网络查扣和线下集中执行相结合,穷尽一切措施促进胜诉人合法权益得到及时兑现。

  今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6448件,其中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执结率99.29%,实际执行到位38.42亿元,确保司法不打“白条”、正义不迟到。

  (松花江网编辑 徐涛)

原标题: “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系列报道之二擂响战鼓再出征——我市两级法院集中开展审判执行攻坚纪实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