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马来西亚前部长:云南——中国西南的一颗“明珠”

2024-04-05 09:19    中国日报

  作者:翁诗杰(Ong Tee Keat)

  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

  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

  

  对外界来说,云南是中国西南部地区的一个内陆省份,地处低纬度、高海拔,总是被人们铭记为一个充满多彩多元文化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理想旅游目的地。它以中国多元少数民族之家以及植物和动物王国而闻名于世。

  云南拥有超过1.9万种高等植物物种,占中国总数的50.2%,以及2273种脊椎动物物种,占中国总数的52.1%,因此在中国生物多样性榜单上位居榜首,也让中国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排名第八的国家。 

  尽管只占中国4.1%的土地面积,但令人惊讶的是,云南拥有171种罕见和濒危植物物种,占中国受保护植物的44%。除此之外,在全国335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云南拥有243种,占中国总数的72.5%,其中15%是云南特有的物种。 

  尽管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脆弱性不断受到严峻考验,尤其是气候变化的冲击,但云南通过利用数字技术来保护其独特生态遗产,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数字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为开展生物多样性的高效保护工作提供了最新、最精准的大数据支撑。一个开创性的例子是完成了陆生野生动物综合人工繁育管理体系建设。它见证了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增长,让关心亚洲象的人们既惊讶又欣喜。

  作为技术创新和生物多样性的纽带,数字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为保护自然提供了一条新的可行途径,而且还构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容协调的美丽图景。云南省不断发现新的植物和动物物种,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形象。因此,云南省仍然是中国,乃至整个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坚实堡垒。它展示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并不是相互排斥的。

  在这一背景下,中老铁路项目在云南省引起的环境影响,其缓解努力对来自发达国家的怀疑者来说,无疑是大开眼界。对于发展中的全球南方国家而言,正值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备受质疑时,中老铁路的成功经验不啻是他们增强信心的“强心剂”。

  

  图片来源:新华社

  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将云南首次置于世界铁路连通图上,使其成为了国际关注的焦点。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半岛的伟大胜利。与此同时,沉寂了十年之久的泛亚铁路网也被及时唤醒。 

  从那时起,经济学家和物流从业者有充分的理由对云南—老挝边境的铁路物流统计数据的急剧增长感到乐观。来自东南亚半岛邻国的更多热带水果现在可以通过云南,更方便地运送到中国各地,这使得云南在中国-东盟贸易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这条长达1035公里的铁路,曾因地形险峻而被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却为铁路物流的飞跃贡献了44.7%。 

  现在,云南已万事俱备,即将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半岛之间的交汇点,最终且将衔接到泛亚铁路系统。然而,该地区未来的前景,远不止货运贸易那么简单。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从“一带一路”到随后的三大全球倡议,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倡议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也将构建地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逐步化为现实。然而,若无云南及其东南亚邻国在人文渊源上千丝万缕的交融,双方的经济合作是不可能取得今天这般成就的。

  云南和近邻的缅甸、泰国、老挝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多民族文化同根同源,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基石。这是“一带一路”倡议互联互通的五大支柱之一,也是“二轨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与“一带一路”框架下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相比,毫不逊色。

  然而,只有通过全面的互动,同根同源文化的亲和力才能成为实现命运共同体理想的天然助力。在此背景下,中老铁路,以及未来泛亚铁路系统的另一个分支——中泰铁路带来的客运能力,及时回应了加强地区凝聚力和友好交往的时代需求。

  在厚植对东南亚长期友好关系的过程中,中国可不必吝惜增加同相关国家接触的开放窗口。从东盟的角度来看,云南为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互联互通,提供了可供发挥作用的纽带通道。这与广西南宁作为面向东盟海运贸易的对接窗口,可以并存不悖。

  毕竟,中国-东盟伙伴关系在本质上是多维度的。中国应有效利用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同多元的东盟打交道。反之,东盟十个成员国在与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打交道时的互补性也应当给予应有的重视,尽管其成员国在特定领域的同质竞争不可避免。

  (松花江网编辑 迟媛玮)

原标题: 马来西亚前部长:云南——中国西南的一颗“明珠”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