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七夕本是女儿节

2023-08-16 09:15    中国吉林网

  22日是中国重要传统节日七夕节。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逐渐升温,七夕节受到越来越多青年男女关注,并被冠以“中国情人节”的雅号。但七夕的本源并非“爱情”,而是女儿节。

  七夕,与爱情无关

  七夕节最初是一个女子的节日,与爱情无关。

  首先,我们从时序上就不难判断, 七夕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份,所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夏已末,秋将至,古代的女子们要开始摇动纺车,织布制衣了。

  而天上闪耀的织女星就被遥想成人间女子的保护神,被寄予了各种美好的心愿。

  大家对织女的崇拜最终落在了七月七,这个时间对于古时的女性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孔雀东南飞》中云:“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初七,是古代女子相聚嬉戏的日子。

  为什么?因为按照阴阳术数之说,单数属阳,七月初七是阳月阳日相重的日子,这被古人认为是阳气大盛的,需要有阴气来调和补充。

  于是,便给了女子们在七月七参与游乐、祭祀、社交等各种社会活动的契机。

  在七夕节的节俗活动中,织女是核心形象;而短暂脱离出日常生活、享受着同性小团体私密空间的女子们,自然就是节日里的绝对主角了。

  所以,我们把七夕称作为“女儿节”,是毫不过分的。

  七夕,婚嫁禁忌日

  而另一真相,七夕不仅是女儿节,在秦初时,更是个“婚嫁禁忌日”!

  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七夕对于婚嫁,并非一个吉利的日子,牛郎织女的坎坷爱情,也并没有花好月圆的意味。

  秦代占卜简书《日书甲种》里就有关于“牛郎织女”为占的条目,“丁丑、己丑取妻,不吉。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不果,三弃。”

  所以在古人心中,七夕这一天,对于爱情和婚嫁而言,是凶多吉少的“下下签”,是抽不得的。

  那来到我们现代,七夕怎么就成了“中国情人节”了呢?其实也不难理解,这是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催生出来的“西为中用”节日模仿、消费主张!

  那么问题来了,咱们中国有没有自己的“情人节”呢?

  当然有,而且不在秋天,在春天。

  在古代,包括春分、花朝、春社、清明、上巳等等在内的春天节日,除了其特有的与农事、祭祀有关的仪式内容之外,无一不是风情摇曳的爱情节日。

  且不说自古以来那些在春天节日上吟唱的诗篇中流露出来的无边风月,翻翻宋明话本、元人戏文,那些多情的才子佳人们几乎无一不是在清明上巳、踏青游春的游戏场上一见钟情、私定终身的。

  说到底,万物盛开、摇荡性灵的春天才是滋生爱情的季节。

  七夕,乞巧显身手

  话说回来,正宗的七夕节是怎么过的呢?

  过去的女儿家们,都希望自己心灵手巧,日后能相夫教子、男耕女织。而织女是巧星,传统女性的偶像。

  所以每到七夕,姑娘们都要做各种奇巧小玩艺,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祈祷之后,姑娘们还会互相赠送小工艺品,送上美好祝福。

  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七夕晚上对月穿针,针有双孔、五孔、七孔、九孔之分,最先穿过者“得巧”。

  目前能见最早记述此事的文字是东晋葛洪所著《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喜蛛应巧:大致起于南北朝,盛行于唐。 七夕节前抓一只红色的小蜘蛛,七夕晚上把它放在首饰盒或其它器皿里,第二天早上观察蛛网形状,如果蛛网形状规整,疏密有致,就表示得巧多,反之则少。

  投针验巧:这是“穿针乞巧”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

  明《帝京景物略》中载有“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的做法:七月七日正午,女孩将一碗水放在太阳下暴晒,过一会儿,水面生膜,将绣花针轻投水中,针会浮着,此时就看水底的针影像什么。如果针影像云朵、花卉、鸟兽,就说明女孩“得巧”;如果针影粗如棒槌或细得像丝,就说明女孩“得拙”了。

  染指甲:我国多地旧俗在七夕用凤仙花捣成汁染红指甲,说是可使手指灵活,纺织时手指不抽筋。染指甲这个习俗,除了“乞手巧”,还有“乞美”的含义。

  同样,七夕日用槿树液洗头发、以及用脸盆接七夕夜露水抹在眼上和手上的风俗,也寓意着“巧上加美”的祈愿。

  磨喝乐:民间七夕节的玩物,即小泥偶,多是嗔眉笑眼、手持莲叶莲花的男童形象,曾盛行于宋元时期。不言而喻,这是关于“乞子”的。

  磨喝乐被视为“巧儿”,供儿童把玩游戏;也可以在七夕时供奉起来,传达妇女们“宜男”的心愿。“捏塑彩画一团泥,妆点金珠配华衣;小儿把玩得笑乐,少妇供养盼良嗣”,正是关于七夕节物磨喝乐的写照。

  巧果:巧果是七夕的应节食品,形状 弯扭,以“七曲八弯”来寓“巧”之意。那手巧的女子,自己制作巧果时,会捏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或寄托了自己美好心愿的花样。

  其实,不管是“乞巧”,还是“乞美”,抑或“乞子”,都是为了婚姻家庭生活的如意美满。 正如《乞巧歌》中所唱:“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在以前传统社会中属于妇女的天地并不大,要在有限的空间里经营出自己的幸福,也许真要像巧果所象征的那样,有一颗七曲八弯的玲珑心呢!

  现在的我们也许不能把这些乞巧的习俗“手手相传”下去,但 拥有一颗七曲八弯的玲珑心,必是美丽而智慧的,无论身处什么时代,也必能赢得爱情、守住婚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不是么?

  (松花江网编辑 孙淑平 松花江网见习编辑 徐涛)

原标题: 七夕本是女儿节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