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建设的升级使然。和美乡村是既要体现“外在美”,又要体现“内在美”的乡村。抓住“和”字做文章,体现和合之美,是建设宜居宜业新农村的关键。
要注重规划之“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宜追求千篇一律,要在体现乡村基本共性特点和宜居宜业和美等基本特征基础上,体现不同区域乡村在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产业形态的差异性和特殊性。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和互联网数字乡村的发展,乡村人口和村庄形态在数量上和空间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与此相适应,在空间布局上,要兼顾传统型、组合型、城乡融合型等类别乡村的并存,并要发挥其各具特色优势。
要注重产业之“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兴旺起来,就能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等更多流向农村,农村就有活力、有人气、有奔头。目前,我市多数村以村集体注资入股、合作经营、对接帮扶等方式,建设温室大棚、流转土地、发展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和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乡贤能人的引领作用,吸引能人示范带动,依托特色资源,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赋能乡村振兴。
要注重党建之“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和美乡村,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模式在我市逐步推广开来,既汇聚了基层民众,又为村集体积累了财富,带动解决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的一些民生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今后,要继续以基层支部为核心,构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村民” 密切共同体,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勇于发声、献智出力,积极参与乡村共建,共同奏响美丽乡村和谐曲。
“和”在广大乡村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广大群众一直追求的朴素目标。建设和美乡村是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美好事业,以“和”为基,能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更好地引导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乡村与自然和谐共生。(江城日报记者 张春和 松花江网编辑 迟媛玮)
原标题: 以“和”为基 描绘新画卷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