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木繁荫,摇曳风帆碧波;“三湖两园”,烟渺万里层云。森林公园林海苍茫,古木参穹,碧浪拍天,愈显夏凉风静;错落群山风姿秀丽,瑰伟奇特,登顶高峰,备感雄伟浩阔……
近年来,桦甸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产业变绿、借绿生金,走出一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态新路。
于是,我们便得以欣赏前述那幅优美的生态画卷。
桦甸市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是林海、水乡、游园:拥有44万公顷林地,森林覆盖率高达66.13%;松花江、辉发河水系连接251条中小河流,串起白山湖、红石湖、松花湖三湖连珠;肇大鸡山、红石两座国家森林自然公园,原始生态美名远播。
“绿水青山不负我,我当为她护周全”——早在桦甸市建设“1321”绿色产业发展体系之初,当地决策层便下定了这样的决心。如今,这已成为桦甸上下的共识,并且在实践中得到强力推进。
“护周全”,是坚定的决心,更是一个庄严的承诺。
三篇文章,桦甸市写出一个大写的“护”字。
生态治理,是首篇文章的主题所在。从桦甸之“治”中不难发现,他们在生态治理行动中坚持系统思维,首重高位统筹,正视短板差距,强化问题导向,链条化压实治理责任,形成了一套常态长效推进机制。通过“七边”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是其中一条重要途径。
桦甸市“七边”办副主任李治国介绍,桦甸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七边”治理领导小组,建立县乡村及部门“一把手”牵头抓总的“四位一体”包保机制,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我们编印了‘七边’治理行动前后图片合集,建立赛马机制、双反馈双跟踪机制,突出靶向发力,清单化整改突出问题,从实践来看,效果不错。”
这组来自“七边”办的数据客观体现了“效果”:年初至今,累计发现“七边”问题点位850342处,治理销号836521处,销号率达到95%以上;累计清理垃圾657144处,清理柴草垛20743处,清理野广告150089处,拆除违建2119处,清理占道经营3279处。
第二篇文章围绕生态建设展开。两年间,桦甸市集中开展美化绿化攻坚行动,拆除违建9842平方米,绿化修建农村公路474.9公里,新改建城区道路30.7公里,全面完成1200座农厕改造任务。“没有最美,只有更美——这是印象桦甸应该有的样子。”李治国说。
随着生态建设的全面展开,绿色示范工程常态长效推进,文明这把尺子深入当地人心。截至2022年,桦甸市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美丽庭院6630个、干净人家20760户。
发展,是第三篇文章的中心所在。桦甸市“1321”绿色产业发展体系的第一个“1”——生态旅游,则成为这篇文章的主角。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把绿水青山当作新的资源,通过发展变现为保护绿水青山积累保障,谋求进一步改善,让水更绿、山更青,岂非更长情的守护?”桦甸市文广旅局副局长王智臣介绍,这些年,桦甸市抢抓政策机遇,主动融入“长通白延吉长”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全力建设生态旅游胜地,打造长白山下最美驿站。
目前,桦甸市已整合推出自然生态之旅、休闲避暑之旅、静享田园之旅等10条精品旅游线路,森林慢谷、枫雪部落、名峰山庄等生态景区受到游客热捧。2022年,桦甸市接待游客6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300万元。
与生态旅游同步发展,桦甸市绿色森林食品和医药健康产业借绿生金,不断实现新的跃升。几年间,白云生态食品、坤合食品、吉元土产、金牛牧业等食品加工企业相继发展壮大,年产5万吨长白山野生山核桃乳植物蛋白饮料、森芝堂孢子粉林蛙油保健食品等项目落地实施,在桦甸生态振兴的天平上摆下一颗又一颗沉甸甸的砝码。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伟洪 通讯员 韩欣妍 松花江网编辑 熊紫旭)
原标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时丨“绿水青山不负我 我当为她护周全”——看桦甸市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生态篇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