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君山水意,未逢已知音。
也许从未来过这里,却不谋而合地熟悉;也许因为一山一水,会恋上这片土地。
从吉林市区,驱车160公里,便步入生态磐石的画卷里。踏过山山水水,吹过旖旎山风,赏过半亩花田,经过一方荷塘,陌上稻影摇曳……
在这幅有着红、绿两色的“富春山居图”里,杨靖宇将军与东北抗联战士的血脉之红,赓续出生态优先的绿色之路。
在这幅契合生态发展理念的“千里江山图”中,145条河流被老爷岭山脉划出太极图中间最绝妙的那笔,从此辉发河系和饮马河系便在一南一北相拥相望中,孕育着“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见证着山乡巨变和绿色发展。
一座村庄
去风起的地方——永丰村
风的本质,就是空气的流动,冷空气向热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世间万物就有了生机。
在石嘴镇西北部15公里处,被莽莽苍苍的老爷岭拦住去路。艳阳下,水波漾漾的稻田、繁花满坡的花海、水面上停靠的脚踏船、烧烤露营区上的帐篷、西餐厅、乡村记忆博物馆,纷沓入眼。这个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吉林美丽休闲乡村”的永丰村,是知道我们要来吗,如此盛装以待。
看到我们眼中的惊艳,石嘴镇副镇长、永丰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刚说,“别看现在这么好,2015年的时候,这里还是省级贫困村”。
从未放弃过这片土地的刘志刚知道这里为啥穷——永丰村是传统的农业村。村民在家只能靠水稻、玉米种植维持生计,依靠土地增收致富几无可能。
所以当脱贫攻坚的号角在这片土地嘹亮地吹响,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刘志刚带领村民迅速准确地抓住破解贫困的“产业之钥”,叩响了乡村振兴的大门。
流转村民手里的土地,组建惠民种植合作社,实现农村土地规范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管理。地还是那片地,收益却不再是一笔:村民每年都有一笔固定的土地流转费,腾出手脚后靠打工再赚一笔;规模种植、机械作业、农资成本降低,给村集体带来收入的同时,村民也有分红。
地产的大豆又成为2018年建设的永丰惠民大豆加工厂的油料来源,年产400吨的鲜榨豆油香飘远方。与之呼应的还有2019年建立的东北袜业永丰缝制分厂,并为村里的第二产业群。
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红色文化等存量与旅游项目深度融合,则带动了乡村旅游,实现第三产业淘金。
依托三产融合,2022年,永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40万元,合作社纯收益120万元,为村民分红31万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永丰村用一场逆袭诠释了这种“靠”的相互。人护绿水青山,山水自有回报。
采访之余,坐在永丰村富美山庄的西餐厅瞭望。西餐厅原是当年开采矿石工厂的办公间。矿石挖完,厂子停产。废弃的不仅是办公间、生产间,还有满是荒石的山坡。打掉走廊界墙,间隔墙上做造型,完美转身,办公间升级为西餐厅。相邻的生产间则在九台农商行友情赞助下,被打造成永丰乡村记忆博物馆,记录着这里的前世今生。被开采的山体坡下,回植的林木早已郁郁葱葱。
西餐厅年仅二十三岁的经理金婉婷,是当年被村里敲锣打鼓送走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回村就业。她给我们每个人送上一杯咖啡。袅袅咖香中,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契合,时尚与经典也从这里汩汩流出。
此刻,窗外,年轻的稻子正站在时间的河岸,被附着的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一浪紧接着一浪传来,在阳光下,奔赴一场盛大的收获。
一个果业
结出幸福绵长——锦绣海棠
奔赴,是一种足够力量的吸引。锦绣海棠,仅一个名字,就能让人生出无端欢喜,更何况它还承载着撬动地方经济的锦绣畅想。于是,再起程。
6月,宝山乡锦绣海棠特色果园的海棠花早团成了果,油绿的小果球缀满枝头。站在北锅盔村的任何地方,目之所及都是海棠。
宝山乡锦绣海棠的种植面积已达450公顷,年产量约4500吨,产值可达2700万元。这个绿色奇迹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坚守?
“看,那就是村里第一代果树种植户张桂兰。”宝山乡副乡长宋佳手指的方向,绿树环抱中,有位身着红衣的白发老人很是醒目。这位已经75岁的“果宝”,兴致勃勃地讲起“果一代”的故事,还有他们家“果传三代”的骄傲。“我是从1982年开始种红果的,最开始种123,后经人推荐开始种锦绣海棠。一开始那些年,走街串巷地卖果也挣不了几个钱,但我就是觉得,我们村这么好的水、这么好的土,种出的果一定也是最好的。”张桂兰带着家人执着地种到了北锅盔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果树种植专业村。
锦绣海棠就是我们熟知的鸡心果,在宝山乡已有十余年的种植史。这几年的声名鹊起缘于地缘优势、科学种植和品牌打造及推广。宝山锦绣海棠种植区与娃哈哈矿泉水水源处于同一水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果农的精心培育,造就了宝山锦绣海棠甜脆的口感和良好的果品。
2021年,宝山锦绣海棠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低山丘陵生态地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认证,成为中科院认证的优质地理产品。
品牌效应带来的是经济附加值。宋佳告诉我们,在去年1月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年货节上,一斤锦绣海棠卖到了40元。最后因售罄下架。
这样的“金果子”给乡村带来的是翻天覆地的改变。站在北锅盔村村部前的观景台,优雅的乡村会客厅、古典的凉亭、整洁的院落、满山披绿的锅盔山、石砌的沟渠、小桥下清得透亮的流水,连缀入目。
“嘭—嘭—”远处爆竹炸响。是大锅盔子屯一户人家在更新房瓦。这个屯81户,目前住80户,还有一户正翻新房子。这家人在银川漂了30多年,终要落叶归根了。“现在屯里的房价涨了近3倍,那还买不着呢。”宋佳透露了屯里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厕所革命”进行得彻底,全屯都用上了室内水冲厕所,这事儿在全省都有名。“我们不光种果赚钱,旅游业也是不菲收入的来源。现在这里已是春来赏花、夏天乘凉、秋来摘果的网红打卡地了。”
打卡,定不会错过“宝山锦绣海棠 关东红果第一村”的地标。这个地标整个设计以褐色——大地的颜色为主基调,调和着绿、橙、黄、白,醒目且张扬。仅一眼,就入心。然后被途经的人裹挟着,沿着紧邻的202国道,蔓延开去,到了更远的地方。
一泓湖泊
听“热雪”在沸腾——仙人湖
远方,总会勾起人们太多的遐想。把视线拉回,身边的风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诗和远方。
仙人湖,距离磐石市区不过几分钟的车程,却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虽因紧邻仙人山和仙人洞而得名,本身也如仙子般纯净——这里从来没有设过排污口,保持了最原始的生态样貌。仙人湖的小湖汊很多,每个汊口都是一个天然湿地,犹如珍珠般被湖沿串联,呈现出立体的生态系统。
与仙人湖相依的山曾叫秃头子山。不用问就可知它名字的由来。如今,十几万株的人工林早已将其覆盖。
“去年春天,我在对岸拍到了鹭鸶觅食。”磐石市环保局综合科科长王颜海一说起这事儿就兴奋不已。鹭鸶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指示物种。它们迁徙而来,是因为这的山水能为其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来源。一直被呵护的仙人湖也给予保护者大自然的馈赠,优质的生态环境引来大量游人。
“赏花踏青还真不是这里的‘主业’,冬天才是仙人湖的‘主场’。”磐石市文广旅局副局长刘洋的话让人很是意外,本以为这里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然了不起,没想到还有“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如果时间可倒流,就会看到今年1月在仙人湖举行的那场冰雪汽车拉力赛,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台赛车开足马力在冰面雪道中驰骋。赛车呼啸而过,引擎轰鸣,雪花飞溅,热烈恣肆。
大赛过后,磐石发出“来仙人湖,你也是赛车手”的邀请,将保留下来的12米宽、全长5公里原冰雪汽车拉力赛赛道对外开放,还有配备马架屋烧烤、雪圈、雪迷宫等特色冰雪娱乐项目,让仙人湖沸腾了整个冬天。
初夏的仙人湖用清新与幽静将冬日的喧嚣与繁华深藏,季节的交替,是“青山绿水”与“冰天雪地”的切换,林间的绿叶,不过是雪花换个面孔在吟唱。
…… ……
后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以这样的开篇告诉我们,世间的美好大抵从河流开始。磐石境内的145条河流,就是145幅画卷。收录的是农田的墒情、果园的嫣红,描绘的是望得见的炊烟、留得住的乡愁,勾画的是脱贫的喜悦、奋斗的自信、乡村振兴的迈进。
其中的辉发河,携着81条支流的融汇,在磐石境内流淌了51.46公里后,带着磐石的热情,生生不息,奔腾向前,润泽了更广袤的大地,终与松花江相拥,共赴山海。
每一条河流,流淌的是历史、是记忆,奔涌的是希望、是未来。沿着记忆之路,寻味回望,那是磐石为建设美丽乡村不懈努力的足迹,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磐石人凝心聚力的见证,是脱贫攻坚收获的硕果,是“两山理论”生动实践的历程。
我见山水多妩媚,山水见人应如是。在跋涉的脚步中,此次“四力”大型全媒体主题报道的真谛也越来越清晰。循江问水,寻的就是一个答案——谁的青山?!谁的绿水?!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石志宇 董雪扬 松花江网编辑 孙桂芳)
原标题: 缱绻磐石山水间 看天地映秀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