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一江寒水调墨 两岸琼花放歌——走进雾凇岛看韩屯村华丽变身

2023-12-12 09:16    江城日报全媒体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自然规律沿用到松花江上,别有一番气象。

  历经春夏秋三季的绚烂奔腾,绵延的松花江水从丰满水电站倾泻而下,一路向北,江烟袅袅,川流不息。

  进入隆冬,这条流经东北四城,却唯一在吉林市这段“冬季不冻”的江水,带着独有的气质凝结一路霜花雪柳,用如画的雾凇美色点染北国风光。

  临水而居的乌拉街满族镇韩屯村,坐落在这条“不冻江”的末段,对岸的江心小岛,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雾凇岛。

  这是一处被雾凇仙子格外宠爱的人间仙境,也是严冬赐予这片土地的极致温柔。

  踏雪循雾,翼觅真容;亲水赏凇,盼有所获。

  于是,我们出发。

  雾浓凇花重 入眼无纤尘

  从市区出发时,晨光乍现,城市一片寂静与通透,是个晴天。

  “今天会见到雾凇吗?”这是采访小组每个人心里的忐忑。的确,雾凇是可遇不可求的,需要天时,需要运气,也需要缘分。

  从乌拉街满族镇到雾凇岛,有6公里车程。为能亲近这位仙子,我们走上一条人烟稀少的田间小路。距岛还有一半路程时,突然四野苍茫,雾气蒸腾,犹如误入仙境。寂寥壮阔的天地间,碧水寒江涌动之声依稀可闻,但极目望去,眼里只有飘飘袅袅的白。

  浓雾之间,只见松柳凝霜挂雪,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田间秸秆、地头矮蒿,尽皆身披纱衣,通体神姿仙态,乃至裸露的土地,也仿佛被盖了一层白色绒毯,视野里纤尘不具,苍穹下一尘不染,即便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坐地户”,也不由大声赞叹。

  徐徐前行,一路激动。当车子在雾凇岛的岸边停稳,一个更令人震撼的画面扑入眼帘。只见江水湍湍,雾气袅袅,一座小岛被罩在一片水雾蒸腾之中。岛上松柳凝雾挂凇,晶莹剔透,枝带银菊树结银花,美不胜收,仿佛一件铺展在松花江上的巨幅水墨画卷。

  吉林雾凇甲天下,龙潭雾凇最吉林。此刻,一行人静默无声,无不被这份安宁和素颜深深打动。

  雾凇,本不是北方的特有景观,在新疆喀什、湖南张家界等地,都有雾凇偶露峥嵘。但只有吉林雾凇,尤其是雾凇岛的雾凇能在全国拔得头筹,答案就在眼前,这里的雾凇更厚重、更纯粹、更诗意、更壮美。

  “咱这岛上的雾凇,厚度大、密度小、结构疏松,可达40至60毫米,而且持续时间长,出现频率高,而其他地方偶尔出现的普通雾凇,厚度多为5至10毫米。”随行的乌拉街满族镇韩屯村党支部书记胡彦自豪地说。

  原来如此,难怪人们习惯将吉林雾凇岛与长白山天池、黑龙江雪乡并称为东北冰雪旅游的“白金三角”。

  “你们太幸运啦!今天的雾凇能达到五星级了!这是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二场星级雾凇,你们算是赶上‘点’儿了!”胡彦边走边朗声说。

  虽然久仰雾凇岛的幻美,但真的身临其境,仍不免被这仙境般的美景震撼。当天不是周末,但四面八方赶来一睹雾凇芳容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或屏息凝神,陶醉其中;或“长枪短炮”,拍个不停。“他们怎么知道今天会有雾凇的呢?”记者好奇地问。“看雾凇预报呀!现在大家都习惯提前查预报了。还有一些常客,根据气压、风向、温度等条件,自己就能判断什么时候会有雾凇了。”胡彦说。

  凇雪迎客至 入耳笑语欢

  太阳渐渐升起,凇花却未隐退,依然悬枝附柳,犹如傲雪美人。一列车队次第停到景区门口,车牌号清一色蒙A。经询问,得知这是来自内蒙古的一支旅游踩线团。领队说,他们正在规划冬季旅游线路,听说吉林的雾凇岛很火,是观赏雾凇美景的好地方,所以专程组织人员前来实地考察体验的。

  领队带着队友一边欣赏如画的雾凇美景,一边还不忘了解雾凇的成因及特点,连带着把周边交通线路、景点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也摸了个遍。想必,组团计划已经在心中酝酿了。

  说话间,一位大娘推着小货车来到景区门口,小车上装满了东北特色土特产,榛蘑、木耳、各种干菜等,游人一下子聚拢过来,挑选着可心的特产,大娘很快便应接不暇。

  大娘名叫高维焕,今年68岁,韩屯村人。“每年12月是客流量高峰,也是卖货的黄金期。过一阵我就开始卖黏豆包了,黏豆包最受欢迎,游客多时,一天卖个百十来斤不成问题。”高大娘一边搓着双手,一边笑着说。

  这几年,来雾凇岛看雾凇、拍雾凇的游客越来越多,高大娘靠在岛上卖自产的干货、青菜,每年都能有万八千的收入。离家近、成本低、客源稳,高大娘对这份营生心满意足。

  同样心满意足的,还有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的齐先生一行人,他们刚在岛上赏完雾凇,拎着刚入手的干货准备返程。“今年吉林市的首场星级雾凇,我是从视频号上刷到的。真的太漂亮了!我一看就坐不住了。作为东北人,有一种遗憾叫没看过雾凇。这趟来吉林,也算长途跋涉了,但真的不虚此行,看到了‘天花板’级的雾凇,终于圆了心愿。”齐先生呵呵笑着说。

  琼波放眼望 入心有乾坤

  碧水寒江,踏雪漫步。说起这处“雾凇仙境”的由来,不得不感谢有心人。

  韩屯村一江二屯,冬日里几乎天天有雾凇,有时一连几天不落。原本在本地人眼中平淡无奇的雾凇,因为一名摄影人来此“野拍”而声名鹊起。开启雾凇岛摄影这个潘多拉宝盒的人,就是被誉为“中国雾凇摄影第一人”的李柔韧。

  1996年,因为一次偶然邂逅,李柔韧敏锐地发现了岛上雾凇异于寻常之美。之后二十余载,他作为雾凇岛的“守望者”,见证了这座岛屿村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1999年,他在这里建立了摄影创作基地,吸引更多摄影爱好者以及游客创作以雾凇为主题的摄影作品。继而,一张张如梦如幻的雾凇奇景在网上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抢着来此打卡。

  2003年6月17日,吉林市地名委员会发布文件,同意将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内位于吉林市北30公里处松花江韩屯江段的江心岛命名为“雾凇岛”,至此,雾凇岛催生了韩屯人的思想观念转变,小村庄由此华丽转身。

  “20多年前,很少有人知道韩屯村。那时候大家种苞米,一年到头顶多挣三四千块钱,仅够填饱肚子。一到冬天,村民没事干,就打小麻将、喝小酒。现在村里有民宿80多家,人们都忙着接订单、谈合作、拍宣传视频,忙着在直播间推介美景,在网店推销土特产,跟从前完全不一样了。”村党支部书记胡彦说。

  “现在每年能接待多少游客?”“60多万吧”。胡彦边走边介绍着。

  出岛进村的路上,一块“中国雾凇仙境第一村”的巨型石刻矗立在村口。“这是咱村的冰雪旅游招牌吧?”“对,为了擦亮这块金字招牌,村里围绕雾凇岛做文章,搞硬件,搞服务,把满族历史文化也融进来了。吉林省十大乡村旅游精品村,我们拿下来了。”胡彦兴奋地说。

  背靠雾凇岛这棵大树,韩屯村人陆续投身冰雪事业中,并纷纷在其中尝到了甜头——民宿经营者胡丽梅便是其中之一。

  走进她的“农家乐”,一股浓郁的东北气息扑面而来,空间宽敞,满屋子朴素又有特色的装饰,餐桌错落有致地摆放,四处透着如火的东北乡土风情。“我是村里最早经营民宿的,算是第一拨‘赶潮人’了。现在我这房子占地2400平方米,有70多个房间,每天能接待百余人次。”胡丽梅快言快语,脸上挂着甜甜的笑容。

  正午时分,凇雪开始簌簌飘零,轻柔地投入大地的怀抱。在村渡口眺望对岸,小岛仍旧笼罩在雪雾之中,如傲雪的美人,不肯褪下盛装。但数辆铲车和挖掘机往返忙碌的样子,却清晰可见。

  “那里正在平整土地,我们投资1500万元,准备建设‘雾凇岛冰雪嘉年华项目’”,吉林省雾凇文旅开发有限公司雾凇岛项目负责人秦彦杰,一边用手指着对岸,一边介绍说。

  “很快,这里会呈现一个‘冰雪大世界’,乌拉火锅、冰雪露营、雾凇赛道、岛上庙会,来到雾凇岛,可实现一站式玩冰戏雪梦。”秦彦杰说。

  4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返程时,天空如碧,阳光沁心。

  我们耳畔一直回响着秦彦杰的声音:雾凇岛是韩屯村的风景眼,未来公司将在这里开发四季旅游,漂流、缆车、温泉、戏水……远景规划融合了雾凇冰雪、满族民俗、特色美食、主题民宿等多样化业态。

  车轮滚滚,一路向前,雾凇仙境渐行渐远。但一幅新图景仿佛正在眼前铺展,幸福正沿着平坦的乡村公路流进雾凇岛的千家万户。

  后记

  12月9日,2023首届中国·吉林雾凇岛冰雪嘉年华暨冰雪汽车拉力赛在韩屯雾凇岛盛大启幕,雾凇岛的提质升级改造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具魅力、更加惊艳的雾凇岛。

  (报道小组成员 记者 侴秀梅 王妤 董育新 王欢  李依恒 闫潇予 陈炳桥 本版图片记者 董育新  松花江网编辑 熊紫旭)

原标题: 一江寒水调墨 两岸琼花放歌——走进雾凇岛看韩屯村华丽变身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