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桦郊:做活“土特产” 托起美乡村

2023-11-02 09:45    江城日报全媒体

  一排排屋舍青砖白墙整齐划一,目之所及大街小巷井井有条,到处可见美景宜人;乡村产业布局有序,玉米收割,秸秆离田,火热的乡间劳动场景随处可见;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述场景是桦甸市桦郊乡留给人们的秋日印象。循着别样的风景而行,不难发现:在产业振兴引领下,桦郊正在不断迈向乡村振兴。

  话发展,桦郊乡党委负责人言必谈“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推动产业振兴,关键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

  近三年,桦郊乡累计争取各类产业帮扶资金375万元,新发展集体经济产业项目7个,去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106万元,今年预计收入2580万元,同比增长22%;成功打造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大榛子种植基地5个,新建特产示范园区3个,瓜果蔬菜、甜黏玉米、山野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特色产业年产值达2.65亿元以上。

  走进友谊村,可以体会“土”之精髓: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此际,田间的玉米已经收割大半,村民们正忙着竖起玉米秸秆,一台打包机正在作业。“秸秆都卖给了村里的合作社,平地一亩地能卖80元,山坡地的秸秆送到合作社,还能再得120元。”友谊村村民王铁军说。

  友谊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去年秋天成立的。合作社吸收432户农户入社,投资150余万元购买秸秆打包设备、拖拉机等机械。桦郊乡副乡长、友谊村党支部书记吴祥介绍,合作社今年预计完成秸秆打包作业面积300公顷,村集体可收入20多万元。

  “在实践中,我们积极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努力打开视野来用好当地资源,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目前,桦郊乡33个村全都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产业涵盖农作物种植,猪、黄牛、大鹅养殖等。”桦郊乡党委负责人说。

  在桦郊乡,晓光村是一个“特”的存在。走进这个朝鲜族民俗村,首先看到的是一组朝鲜族风格建筑,居中是一家朝鲜族民俗餐厅,飞檐下挂着蓝黄红三色灯笼,门前正对着一个休闲广场,大水车“吱吱呀呀”地转动着,凉亭旁整齐摆放着一排排米酒缸,一潭碧水映出亭台楼榭的倒影。民俗博物馆里,各种留存下来的朝鲜族特有的生活用品、农耕器具等一应俱全,既是乡愁乡情的记忆,也是朝鲜族民俗文化的缩影。

  “在发展‘特’字上,我们坚持跳出本地看本地,打造为消费者所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桦郊对于晓光村的塑造,讲究的就是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当地风情。” 桦郊乡党委负责人介绍,桦郊乡立足区位优势,向上争取资金累计逾2500万元,实施“文化+农业+旅游”兴产强村富民工程,在晓光村建成产品展销区、景点展示区、旅游接待中心、民宿一条街,带火了朝鲜族民俗游。

  “村里每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光是餐饮收入,每年都在300万元以上。木耳大棚和果蔬温室对外出租,村集体年可实现增收10万元。”晓光村党支部书记王丹丹说。

  脱贫村平安村的振兴发展诠释的则是“产”: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在桦郊乡政府的推动下,平安村与吉元土产达成合作,建起35栋温室大棚,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木耳种植产业。如今,这个项目拉动村集体年增收5万多元,带动脱贫户及村民150多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500多元。去年,平安村投入衔接资金100万元,又建设了食用菌大棚63栋,村集体年可增收8万余元。

  “我们还要在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上下功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运输销售等,争取形成更大产业规模,把农产品增值收益最大程度留在桦郊、留给桦郊农民。”桦郊乡党委负责人说。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伟洪 李春红  松花江网编辑 熊紫旭)

原标题: 桦郊:做活“土特产” 托起美乡村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