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一粒米“种”出一条产业链——昌邑区左家镇“镇企协作”驱动乡村振兴

2024-03-30 12:21    江城日报全媒体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昌邑区左家镇前鸭河村的老爷岭米业厂区内,看到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加工、包装大米,工人正往停在厂区门前的大挂车上装运大米。

  “这些大米要发到云南、四川等地。我们从正月初八就开工了,按照订单发货,目前每天出货量平均在100吨左右,其他月份每天出货量200吨左右。”老爷岭米业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左家镇围绕农民增收致富这项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产业链主导作用,着力在稻米上做文章,将资源、技术、市场、就业等要素串珠成链,精准发力,蹚出了一条百姓致富链。

  “企业+农户” 让大米卖出好价钱

  前鸭河村位于吉长北线沿线,常住人口300多户,旱田210公顷,水田101公顷,主要种植水稻和小米等杂粮。

  从2014年开始,在昌邑区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下,老爷岭米业来到村里流转土地,种水稻和小米等杂粮,采取“企业+农户”的订单模式收购村民的水稻和杂粮,收购价比市场价每公斤高4毛钱左右。

  “老爷岭米业收购我们的水稻,每公顷能多给3000多元钱,这不是个小数目。”细心的村民算了一笔账。

  2022年,看到吉长北线边上一个占地2万平方米的玉米烘干塔闲置了一年,老爷岭米业就有了落户左家镇的想法。

  “老爷岭米业来镇里建厂,就近收购村民的水稻,加工成大米外销,还能带动村民就业,一举两得。”左家镇与老爷岭米业负责人冯其永一拍即合,村民也是拍手称快。2022年3月,老爷岭米业与烘干塔方面达成协议,五一开始建厂,2023年元旦正式生产。老爷岭米业上了自动化生产线,大米订单覆盖长三角、珠三角和四川、云南等地,日加工量平均为200吨。

  对于老爷岭米业而言,前鸭河村的水稻5天即可加工完毕。入冬以来,村支书孙艳军一直东奔西走,已经与周边的10多个村联系,这些村水稻种植户都愿意与老爷岭米业签订水稻收购订单。

  稻壳变燃料 让废物变成了宝

  大米卖到了南方,副产品稻壳也成了香饽饽。

  日前,记者在前鸭河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星燃农业产业合作社的生物质燃料车间看到,地上堆着少量的圆柱形压缩燃料。

  “这些燃料颗粒就是用稻壳加工出来的,我们每天能生产10吨,卖给周边乡镇用于供热,根本不够卖。”4个村民正有序忙碌,加工秸秆压缩燃料颗粒。

  之所以上这个生物质燃料项目,孙艳军说,前鸭河村位于吉长北线边上,交通便利,这几年煤价偏高,还有秸秆禁烧等因素都在助推村领导班子想事干事。前鸭河村除了老爷岭米业外还有两家中小型的米业公司,3家公司每天能产稻壳25吨。

  经过综合考察,村集体锁定了将稻壳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生物质燃料。2023年春天,村里上争资金50万元,4个村民和村集体入股30万元,同年10月份建成了这个占地2万平方米的车间。

  按照目前产品销量,结合米业稻壳的产量,再建一条生产线的设想再次萌发。孙艳军一有空就去昌邑区政府相关部门跑政策,他要争取更多的资金,尽量在短期内将域内的稻壳吃干榨净。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现今,一条稻米产业链在小村庄里正逐渐成长壮大,为村民拓宽了致富路。去年村集体净收入30多万元,今年他们要力争达到70万元以上。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春红 通讯员 崔天娇  松花江网编辑 熊紫旭)

原标题: 一粒米“种”出一条产业链——昌邑区左家镇“镇企协作”驱动乡村振兴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