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央广网评】上新又“上心” 录取通知书藏着传统文化课

2024-07-20 18:01    央广网

  2024年高校录取通知书近日起陆续投递派送。据报道,今年各校的录取通知书异彩纷呈,很多富含中式元素的设计巧思国风感十足。从毛笔手迹到苏绣绣名,从“当归”相框到日晷机关,“上新”又“上心”中显示出校方满满的诚意与祝福,也给新生潜移默化地送上一堂传统文化启蒙课。

  步入高等学府,对莘莘学子而言无疑是求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时刻,意味着将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历程。在这个新起点,一个恰如其分的仪式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建立身份认同和心理准备。对注重体验感的“00后”Z世代年轻人而言,录取通知书的精妙设计、甚至独一无二的“专属定制”,让他们感觉被肯定、被尊重、被珍视。譬如,北京大学今年录取通知书包含了以新生学号定制的博雅塔藏书票,以“东风桃李”“北溟潜鳞”“秋水文章”“玉壶寒窗”等诗文典故开启聆教读书的大学生涯;陕西师范大学连续18年请退休老教授和书法家校友、在职教师一起,为新生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浙江理工大学通知书上新生姓名由苏绣非遗传人一针一线绣上……这些高度个性化的“高定版”通知书饱含温度情感,无疑会成为每位学子一生的珍藏。

  高校教书育人,从来都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心灵的精神滋养。录取通知书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纸通知的实用性,更是高校给学子的富有仪式感的一份“见面礼”。这份礼物彰显着学校的历史文化和育人理念,承载着师长的殷切期望和祝福,确实值得好好花心思设计制作。例如,天津大学以“当归”相框为礼,寓意“当你学成,归家报国”,将爱国情怀与求学梦想巧妙结合;浙江农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以毛竹为原料,运用学校自主研发的刨切微薄竹技术制作印刷;复旦大学采用国家级非遗潞绸作通知书封面,浙江大学通知书借鉴了《四库全书》的古籍装帧,电子科技大学礼盒封面是日晷机关,均体现出浓浓的人文气息。

  盘点这些年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一个鲜明特点是,越来越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蕴含其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期待这份带着温度、带着感情的仪式感,能让更多学子们在人生的新起点重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新生第一课,开启提升自我、追求至善的求学之路。(央广网评论员 姜葳)

  (松花江网编辑 孙淑平  松花江网见习编辑 徐涛)

原标题: 【央广网评】上新又“上心” 录取通知书藏着传统文化课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