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融媒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民生 民生新闻

秋收工作稳步推进 全市粮食总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2025-10-13 12:17    吉林市融媒体中心

  目前,我市已进入粮食收获的季节,综合各方面分析预测情况,2025年全市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农情调度显示,截止到10月9日,我市已收获粮食作物235.01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1.4%,其中玉米117.94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3.9%;水稻86.97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6.7%;大豆26.7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5.3%;其他粮食3.3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66.9%。

  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市粮食产量已经连续4年超过90亿斤,去年首次超过95亿斤,达到95.28亿斤。今年我市将粮食生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优品质,持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为粮食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受政策等因素拉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98.7万亩,较上一年增加1.6万亩。其中,大豆、油料播种面积分别达到59.2万亩和4万亩。

  作物长势良好。春播旱田出苗整齐,保苗率九成以上,明显优于往年。秋季玉米抽雄吐丝期和水稻抽穗期均比历年提早1周以上,延长了农作物的灌浆成熟期,对作物安全成熟、减少早霜危害极为有利。

  技术推广扎实有效。相关方面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的核心带动能力,建成两个省级玉米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提高了1%,推广高产高效技术32项,建立大垄双行密植、水稻旱直播等技术试点面积1.4万亩以上,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74.27万亩,实施“一喷多促”467万亩,较好地为粮食丰产蓄能增势。

  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实现旱涝保收,关键要靠农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67万亩,累计建设608万亩,打造覆盖全流程、全要素的高标准农田建设“1+6+N”一体化制度机制体系,使得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我市按时发放到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持续完善玉米大豆和稻谷生产者补贴、大豆高油高蛋白品种补贴,稳定落实轮作、单产提升、防灾减灾项目补贴,给农民实打实的支持。强化模式创新,率先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示范,稻渔综合种养推广面积从11万亩扩大到20万亩,稻田小龙虾技术试验示范面积达到450亩,实现一田双用、一水双收,极大提高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

  丰收在望,我市将全力打好夺丰收保卫战,密切关注低温、多湿、霜冻等极端天气,分区域、分作物、分品种持续强化田间作物管理,组建专家服务队伍,科学指导收获时间,合理安排收获进度,保障机具调配,确保适时收获、颗粒归仓,确保粮食应收尽收。

  (吉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春和 通讯员 李笑楠  雾凇融媒网编辑 孙淑萍 见习编辑 刘倩 初审 张勇军 复审 李明丹 终审 王久权)


原标题: 秋收工作稳步推进 全市粮食总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雾凇融媒网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雾凇融媒网、雾凇融媒APP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吉林市融媒体中心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雾凇融媒网、雾凇融媒APP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