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民生 消费警示栏

国民小吃“黄焖鸡”被曝使用劣质假冒鸡肉

2017-08-31 07:38    央广网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前几天,经济之声关注了海底捞食品卫生问题,这两天,餐饮业的另一家巨头——黄焖鸡也被曝出进货渠道不明,出售劣质甚至假冒的鸡肉。舌尖上的安全由谁守卫?

  在江苏盐城,不少市民反映,有一家为黄焖鸡米饭供货的作坊生产条件差、环境脏乱、进货来源不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记者采访发现,这个作坊实际就是一间居民区的平房,条件简陋。正在对鸡块进行分割加工的工人,连工作服都没穿,更不用提什么卫生措施了。

  记者以进货人的身份和作坊老板段先生攀谈。他甚至给记者指了条盈利门道:餐馆要想获得更高的利润,他可以提供劣质、甚至是假冒的鸡肉。

  他说:“可以给你好的,也可以给你丑的,丑的烧出来口感很差,可以分很多很多种的。在山东的很多厂里,做出来的鸡肉都是假的。”

  更令人感到恶心的是,这个老板说,来自山东、江苏盐城当地多个品牌的黄焖鸡经营店都从这里进货。

  而盐城市亭湖区食药局工作人员却表示,这种针对专门店铺供货、加工冷冻食品的作坊不在监管目录中,处于监管空白状态。

  这位工作人员说:“小作坊面向的群体是所有的人,大家都可以买。但像黄焖鸡,它是面向店面的,它不在目录上面,我们就没有办法把它当做小作坊去监管。”

  对此,江苏省食药监局副局长朱勤虎表示,这些小作坊确实不在目录中,但是管理部门以此不予管理是错误的。食品安全需要多部门共同执法。

  朱勤虎指出:“尽管它不属于小作坊的范畴,但是它毕竟还是属于食用农产品,因此我们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来讲,我们仍然有责任也有这个义务,按照食品流通环节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要求来加强对这些初级食用农产品的加工管理。”

  食品安全卫生是底线,也是不容挑战的“红线”。不过最近,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却频频被曝光。继海底捞后,马上走出国门的国民小吃“黄焖鸡”供应链又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社科院服务经济与餐饮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赵京桥说,海底捞后厨卫生问题,可以通过后厨公开、可视化来解决。而黄焖鸡等小餐馆,则需要对进货来源可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赵京桥表示:“因为中国好多餐饮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它没办法对上游的原材料进行控制。这种情况下,你起码要保证你的进货来源要正规,而且要可追溯,可以找到源头的问题所在,使食品安全的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记者 佟亚涛

责任编辑: 张杰蔷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曹律师(法律顾问)0432-6258288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