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融媒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国际新闻

沙漠南缘,他们种出“绿色梯田”

2025-06-21 09:16    新华网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于田县肩负着76公里沙漠锁边重任,曾饱受风沙肆虐,深陷生态与发展的双重困境。如今,依托阗东、万花园、葡萄园、金胡杨、万药园、阿热勒乡七仙女六大防沙治沙标杆示范区,创新探索出“梯田式”治沙模式,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走进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曾经连绵起伏的沙丘,如今已变身层层叠叠的“绿色梯田”,见证着于田治沙的伟大实践。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喀拉库木什村村民艾买提江正悉心照料新栽种的梭梭苗,他的故事,正是于田县8900多户治沙农户的生动缩影。

  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喀拉库木什村村民艾买提江·艾则孜感慨道:“以前风沙一来,庄稼全被埋了,日子看不到盼头。现在政府把沙丘改造成梯田,还通水通电,每亩年承包费才33元。我种梭梭嫁接肉苁蓉,3年后每亩预计增收3000元,这沙子里真能‘长’出好日子。”

  艾买提江的转变,得益于于田县“划地到村、确权到户、受益到人”的政策。当地明确50年土地经营权并发放权证,不仅解决了群众就近就业问题,更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治沙积极性,带动全县2.5万人实现季节性务工。

  而支撑这一切改变的,正是“梯田式”治沙模式的科学实践。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贾存鹏介绍:“梯田治沙模式的高效性已经得到了验证。土地平整成本从1万元每亩降至1800元,作业效率提高了60%,植被成活率从60%跃至85%。目前全县完成45.7万亩生物治沙,实现了绿洲连片。‘梯田+草方格’的方法对2.8万亩的沙漠进行治理,为于田县城、工业园区筑牢绿色屏障。”

  目前,于田县已形成30万亩红柳梭梭种植带、24万亩肉苁蓉接种区、8万亩玫瑰花田,1000亩中药材实验田筛选出36个适生品种。依托“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全产业链模式,引进10家加工企业,联合高校及研发平台开发出70余种玫瑰花产品、20余种肉苁蓉制品。2024年,道地中药材交易市场交易额达5.5亿元。(阿热孜古力·买托合提 买提努日·买提肉孜 )

  (雾凇融媒网编辑  齐源  初审 张勇军  复审 李明丹  终审 王久权)

原标题: 沙漠南缘,他们种出“绿色梯田”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雾凇融媒网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雾凇融媒网、雾凇融媒APP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吉林市融媒体中心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雾凇融媒网、雾凇融媒APP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