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开凿于公元493年,现存2345个编号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它以其窟龛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而闻名于世,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2005年起,龙门石窟研究院开始为龙门石窟建立数字化档案,借助激光扫描、高清摄影等技术手段收集文物数据,以数字的形式留存千年石刻群的风貌,致力于让这一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石窟瑰宝“芳华永驻”。
目前,龙门石窟研究院正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合作,继续开展古阳洞、魏字洞等像龛及碑刻的数字化保护利用工作。
依托高精度数字资源,龙门石窟研究院开创了残损文物虚拟复原及流散文物虚拟复位的新模式,以学术研究为依据,结合数字技术、3D打印技术、科技考古、颜料检测分析、传统技艺等多种技术,让残损造像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龙门石窟研究院还推出了“云上龙门”小程序,以数据为支撑,推动龙门石窟丰富多元的文化信息“走出去”“活起来”。小程序以虚拟游览体验为核心,兼顾学术研究成果的展示普及。公众指尖轻点,即可“云”赏龙门,获得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体验。
(雾凇融媒网编辑 黎冰 初审 张勇军 复审 李明丹 终审 王久权)
原标题: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数字技术让龙门石窟“芳华永驻”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雾凇融媒网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雾凇融媒网、雾凇融媒APP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吉林市融媒体中心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雾凇融媒网、雾凇融媒APP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