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融媒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国内要闻

方寸纸张里的古韵新生 非遗传承人如何让剪纸年画“跨界出圈”?

2025-05-02 15:21    央视新闻客户端

  

  我国是非遗大国,这些源于生活、世代相传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民族智慧的结晶。非遗的保护传承,关键在人。目前,我国已认定10万余项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万余名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畅杨杨:从流水线上走出来的剪纸传人

  五一前夕,90后孟津剪纸河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走进多所校园,组织以劳动主题的剪纸活动,不论是老师还是孩子都全神贯注,认真学习剪纸——不打草稿、不画草图,仅凭一把剪刀,畅杨杨就能让手中的纸“活”起来。

  孟津剪纸河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畅杨杨:在我们洛阳,剪纸被称作是“铰花”,我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剪纸它不仅仅是贴在窗户上的窗花,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记录。它刻画了很多喜庆的场景,还有收麦子、种红薯这些农耕劳作的场景。

  奶奶在村口老槐树下剪窗花的场景,是畅杨杨最深刻的儿时记忆。长大后,他跟着同村年轻人南下打工,剪纸又成了他流水线工作之余的主要消遣。2010年一场中国年俗剪纸大赛改变了畅杨杨的命运,他的投稿不但斩获铜奖,他还由此结识了许多以剪纸技艺为生的职业剪纸人。这让畅杨杨认识到自己当作爱好的剪纸竟是可以奋斗一生的非遗事业,于是他毅然辞职回家,苦心钻研这项艺术。

  父母眼中的“不务正业”,没有动摇畅杨杨的信念。为了学习剪纸,他到处请教研究剪纸的前辈艺人和专家学者。为了剪出自己的风格,他走访城市乡村、文博场馆寻找创作灵感。正是这种坚持和潜心研究,畅杨杨的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2015年,孟津剪纸被列为河南省省级非遗,畅杨杨也成了最年轻的孟津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如今,已经实现以剪纸为生的畅杨杨,又找到了新的奋斗方向:用青年人的视角,为剪纸赋能,让非遗艺术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孟津剪纸河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畅杨杨:传统的技艺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作为一名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希望它能够一直流传下去,在不同时代绽放出不同的美。

  王艳:版画焕发古韵新生

  方寸纸张在剪刀下,幻化万千世界。而在天津杨柳青,一方纸可以开启另一段艺术旅程。

  “短胳膊短腿儿大脑壳儿,小鼻子大眼儿没有脖儿,鼻子眼睛一块儿凑,千万别把骨头露。”这个憨态可掬的年画娃娃,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经典形象。正在给娃娃上腮红的,是天津杨柳青画社第四代彩绘技艺传承人王艳。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首批国家级非遗之一,传承至今已有400多年。“勾描、木刻、水印、彩绘、装裱”五道传统制作技艺,在杨柳青画社被完整保留和继承了下来。80后王艳是画社首批招考的专业院校传承人,从事杨柳青年画彩绘工作已经19年了。

  眼下,王艳正带队开展“老版复生”项目,他们把画社里珍藏的古版画,以及文献中记载的年画,重新设计彩绘方案,从娃娃的服饰纹样、神态细节到整体的色彩搭配,都力求在还原的基础上更加美观。

  王艳在“老版复生”过程中,拆解传统技法,比如画诀中短胳膊短腿是多短?小鼻子大眼睛的比例怎样会更好?她一一详细记录,贡献了青年传承人的“新民间经验”。如今,古版年画中的杨柳青元素也被开发成各式新潮的文创产品,“过年才贴的画”变成了“身边常见的画”,让年轻的消费者爱不释手。

  杨柳青画社第四代彩绘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 王艳:人们的喜爱,让我收获了更多的文化认同感,更坚定了我们传承、保护非遗的信心,希望我们可以创作出更多具有这个时代属性的新年画。

  (雾凇融媒网编辑 黎冰 初审 张勇军 复审 李明丹 终审 王久权)

原标题: 方寸纸张里的古韵新生 非遗传承人如何让剪纸年画“跨界出圈”?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雾凇融媒网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雾凇融媒网、雾凇融媒APP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吉林市融媒体中心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雾凇融媒网、雾凇融媒APP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