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三夏”生产既关系夏粮丰收归仓,又决定秋粮生产基础,气象部门提早部署,通过加密观测频次、强化气象卫星遥感监测等手段,以更实、更细的气象服务和科技支撑保障“三夏”生产。
农时不等人,17日夜间,在河北省望都县邱庄村,无人机光束照亮了整块麦田,农民正在连夜抢收小麦。6月天气多变,气象部门增加雨情信息发布频次,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将预警信息传递到农户手中。
为确保“三夏”生产顺利进行,河北沧州南皮县充分发挥气象科技“前沿哨点”的作用,全县9个气象监测站、1台气象雷达车24小时待命,对温度、湿度、雨情、光照等涉农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
“三夏”期间也是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的关键时期,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利用天气雷达空中生物识别技术,可监测典型迁飞性昆虫的“足迹”。
通过多部门协同、科技支撑和精准服务,2025年夏收气象保障工作有效降低了灾害影响。
气象服务护航“三夏”: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助“三夏”生产
“三夏”时节,先进完备的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已成为山东农业生产气象保障工作的核心支撑力量。山东利用全省气象遥感一体化业务平台,及时为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的生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在山东省气候中心,记者看到,依托米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气象部门能够精确勾勒出粮食作物的种植边界,相关数据广泛应用于农业保险、农业补贴、种植结构调整规划等多个领域。
在作物生长全周期监测方面,冬前、返青期等苗情监测通过捕捉作物苗期差异,为苗情转化升级提供了科学依据,助力农户及时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
气象农事“定制”服务 大田实现“智慧”灌溉
眼下正是大田作物生长关键期,内蒙古东部赤峰市宁城县是高原丘陵干旱区。当地气象部门建立智慧农业气象客户端平台,精准预测出雨量、旱情等农事数据,让大田实现高效“智慧”节水灌溉,提高粮食作物产量。
内蒙古宁城县天义镇包古鲁村村民周全福今年种植1000亩玉米,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曾经经常出现灌溉不及时干旱和大水漫灌现象,导致旱涝不均,影响农作物生长。
今年,当地气象部门推出了“智慧农气”微信客户端,能够让农户提前5天预知降雨过程和旱情,并根据“智慧农气”提示的节水灌溉“定制”方案,进行农事活动。通过特色气象服务,每亩均节水90立方米,节电120千瓦\时,显著减少水资源浪费。
同时,气象部门通过精准定位,对每个农户农田实施地块和地段数据监测,农户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查看针对自家农田的灌溉建议,包括灌溉时间、灌溉量等信息。截至目前,内蒙古赤峰市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平台服务惠济18452户农户,覆盖3.62万亩良田。
(雾凇融媒网编辑 齐源 初审 张勇军 复审 李明丹 终审 王久权)
原标题: 更实、更细、更“智慧” 气象服务护航“三夏”保障夏粮丰收归仓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雾凇融媒网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雾凇融媒网、雾凇融媒APP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吉林市融媒体中心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雾凇融媒网、雾凇融媒APP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