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融媒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国内要闻

何以中国|漫评:海河潮涌“连”古今,津门风华“向”世界

2025-08-09 12:02    环球网

  渤海之滨、海河之畔,8月9日,“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天津古文化街启幕。当海河的晨雾轻抚过“天津之心”的玻璃幕墙,当天津博物馆的文物在展柜中折射出千年光影,当天开园的实验室里传来创新突破的捷报,这座城市正以立体的文化叙事,诠释着“和合共生”的深层意蕴。

  天津的文化基因,藏在河海相拥的地理密码里。海河蜿蜒穿城而过,在“天津之心”建筑群的映衬下,既流淌着“九河下梢”的漕运记忆,又激荡着渤海湾的开放浪潮。这片被河海滋养的土地,自古便是南北物资交汇的枢纽,近代更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如今,“天津之心”作为城市新地标,以钢结构与玻璃的现代语言,对话着对岸的古文化街,将河海文化中“兼容”与“进取”的内核,转化为看得见的城市天际线,历史与当下在此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和合”对话。

  天津博物馆的馆藏中,既有商周青铜鼎上的饕餮纹诉说着中原文明的厚重,也有清代广彩瓷上的西洋纹样见证着海上贸易的繁华,这些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和合共生”的生动注脚。天津更以“海纳百川”的姿态,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试验场。当“何以中国”的主题遇上天津博物馆的文物,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更是一个文明兼容并蓄的成长史。

  天开园,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各取“天”“开”一字,同时寓指“天工开物”。自2023年5月开园以来,随着一个个创新成果从天开园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线,一幅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双向奔赴的新图景正在津沽大地徐徐展开。天开高教科创园里,科研团队攻克“卡脖子”技术时展现的攻坚意志,园区内不同学科、不同地域研究者的协作创新,正是“和合共生”中“守正与创新”的生动注脚。

  从“天津之心”的国际会议中心,到天博的文物数字展厅,再到天开园的实验室,“何以中国”,既在博物馆的文物里,也在创新工场的图纸上;既在传统民俗的烟火中,也在开放包容的胸襟间。当世界目光聚焦于此,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更是一个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实践。(泰轩萍)

  (雾凇融媒网编辑 齐源 初审 张勇军  复审 李明丹  终审 王久权)

  

原标题: 何以中国|漫评:海河潮涌“连”古今,津门风华“向”世界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雾凇融媒网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雾凇融媒网、雾凇融媒APP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吉林市融媒体中心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雾凇融媒网、雾凇融媒APP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