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渐浓,露浓霜重带来了秋的收获,更让“露浓色愈红”的红叶鲜艳欲滴。无论是梦幻的红叶谷,还是幽深的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抑或是白石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叶岭国家森林公园都已悄然褪去绿装,披上了日渐浓烈的彩色外衣。置身其中,让人沉醉,让人感叹——“似烧非烟火,如花不待春”。
蛟河森林资源丰富,山水组合优良,拥有“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自然美景,是全省唯一拥有3个国家森林公园的县级市。“绿色森林游”“蓝色湖上游”“金色田园游”“红色研学游”“白色冰雪游”串起了蛟河市的四季悠长,勾勒出了一幅“春看梨花夏避暑、秋赏红叶冬捕鱼”的多彩画卷。
作为“红叶之城”,蛟河市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成功举办23届吉林·蛟河长白山红叶旅游季活动。面对全域发展文旅产业的现实需求,蛟河市紧紧围绕“一片红叶”持续创新,从体验、服务到整体格局实现深度谋变,不仅联动起了丰收时令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融合发展,更推动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并进的生动实践。
从过境地到目的地服务更便民贴心
“以前从高速公路到拉法山需要在蛟河服务区下高速,还有20分钟车程。现在下了高速公路,在拉法山服务区就有导站车,直接到景区门口,省出的时间能多爬一段山路!”来自黑龙江省的游客王先生在拉法山上开心遛娃。
本届红叶旅游季期间,珲乌高速拉法山收费站正式启用。这条旅游收费站的开通让出高速即景区变成了现实,更让蛟河市旅游从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迈出了坚实一步。
交通升级只是蛟河市服务保障的一个缩影。
在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为了让游客来得顺心、玩得舒心、住得安心,蛟河市从细节入手,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1300平方米的游客服务中心投入使用,餐饮区、客房一应俱全,第一书记农产品销售区与农户直销区让游客赏景之余还能带走“蛟河味道”;拉法山景区新增近千个停车位,400人容量的顶峰观景平台可饱览“日出云海”景观,加固维修了登山步道,新增了4处石壁打卡点,让游览更安全、更有趣。
在数字化服务方面,蛟河市更紧跟潮流。9月以来,“蛟河红叶正当红”打卡挑战在网络平台上线,30余位网络大V、50家旅行社、近300名大学生实地探访,通过直播、短视频让红叶美景火辣“出圈”,全网曝光量突破千万次。近百人的志愿服务团队遍布景点,为游客提供引导、咨询服务。
从看红叶到玩红叶体验更加多样
“以前来蛟河市,拍几张红叶照片就走了,现在能带着孩子喂萌宠、看非遗表演,晚上走走红叶谷雾森区域,还能看无人机表演,玩上3天都不重样!”来自长春的游客李女士道出了蛟河市红叶旅游季的核心转变。
今年,蛟河市以“生态修复+创意再生”双轮驱动,对红叶谷景区进行了全面升级,让看红叶的单一体验升级为玩红叶的多元沉浸。
在红叶谷景区,3条主题线路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康养线的房车营地、集装箱驿站里,游客可品茗喝咖啡,静享“悠然见南山”的惬意;亲子线的鹿鸣谷内,枝丫材堆成的森林美少女、木段制作的大熊猫憨态可掬,昆虫园的森林影院、萌宠乐园与木帮文化微型博物馆,让孩子们在游玩中触摸历史、亲近自然;爱情谷中,“心形树”“蘑菇树”与许愿桥成为情侣定格浪漫的网红打卡地。而新建的登山栈道依山蜿蜒,让每一步都成为与自然的对话。
文化赋能更让红叶景观有了灵魂。非遗打铁花将在红叶谷鹿鸣谷小剧场绚烂绽放,“飞天龙凤”演绎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大型梦幻光影秀运用裸眼3D全息成像、山林成像等技术,将文化故事与光影艺术融合,给游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当夜幕降临,1000架无人机升空,“登关东奇山 赏云海日出”的字样与“蛟河红叶”大字在夜空绽放,将“红叶之城”的名片深深烙进游客心中。
恰逢丰收时节,蛟河更将“红叶红”与“丰收金”巧妙融合。
9月21日,在白石山镇,“薯香白石山·共赴丰收年”第二届地瓜文化旅游季活动火热开场:在该镇夹皮沟村,省农科院的专家现场测产14个地瓜品种,游客挽起裤脚下田挖地瓜,孩子们举着“薯王”欢呼;前柳村地瓜深加工厂里,正在加工地瓜粉条等相关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
此外,天北镇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让“天北大米”名声远播、新站镇的灵芝采收季让游客走进规模单体灵芝产业园区,让蛟河市乡村丰收场景成为旅游季的鲜活素材,游客在赏红叶之余,既能体验农耕乐趣,又能品尝农家美食。河南街“国庆趣露营,秋韵幽芳谷”赏秋日美景、欢度国庆佳节露营活动,让市民在小长假里就近放松身心。
从“单点红”到“全域红”发展新动能“活”了
蛟河红叶旅游季已经成功举办23届,蛟河红叶入选“中国最美十大秋色”,成为城市最亮眼的“金色名片”。但蛟河市的雄心不止于“一片红叶”,而是以“旅游+”为抓手,推动全域旅游从点上出彩向全域开花升级,让文旅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本届红叶旅游季首次将省级体育赛事与文旅活动深度绑定:环松花湖大众自行车公开赛吸引近千名选手参赛,“全民健身运动会”涵盖田径、趣味项目,超千名机关干部、学生参与,“运动+旅游”成为蛟河市新标签;吉林省拳击精英赛在红叶旅游季期间举办,让“文旅+体育”释放新活力。
全域联动更让乡村资源“活”了起来。蛟河市通过统一策划、统一宣传,联动各乡镇推出特色活动:乌林朝鲜族乡的民俗文化季尽现民俗风情,漂河镇的农民歌手大赛唱出了乡村新貌,庆岭镇的短视频创作大赛让村民成为家乡“代言人”。
同时,蛟河市深挖农特产品价值,黄松甸黑木耳、新站灵芝、前进山野菜、庆岭活鱼等通过景区展销大集与电商平台走向全国,“小蛟龙抱地瓜”、红叶标本等文创产品让“旅游+农业”“旅游+文创”成为农民增收的新路径。
赏蛟河红叶、观日出云海、品庆岭活鱼、住湖畔民宿,如今的蛟河,正以红叶为媒,串联起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大文章。
从一片红叶的“谋”与“变”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文旅升级,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的生动实践。随着本届红叶旅游季的推进,蛟河市正以更开放的格局、更优质的服务、更丰富的体验,邀请四方游客走进这片热土,体会意想不到的佳趣,共同见证这座“红叶之城”向省内文旅产业新高地崛起,书写全域振兴的壮丽答卷。(吉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春红 通讯员 徐秀红 雾凇融媒网编辑 孙桂芳 初审 张勇军 复审 李明丹 终审 王久权)
原标题: 一叶飏丹韵 十里佳趣多 ——二〇二五蛟河红叶旅游季之新变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雾凇融媒网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雾凇融媒网、雾凇融媒APP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吉林市融媒体中心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雾凇融媒网、雾凇融媒APP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