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昌邑区关工委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5周年纪念大会上,昌邑区关工委作为吉林省先进集体代表登台领奖。
荣誉背后,是“五老”银发丹心的坚守与奉献,是品牌建设中持续注入的匠心与智慧,是多彩活动里蕴藏的光彩与关怀。
协同育人走深走实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走基层、到现场,这是李金山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担任昌邑区关工委参谋团成员、网络通讯站主任以来,区关工委每年的工作调研、每季度的调度会,区关工委及各社区、街道乡镇组织的活动只要邀请他,他都会参加。他说:“只有亲历活动现场,才能目睹‘五老’无私奉献的辛劳,感受到家长和孩子收获的喜悦,才有发自内心的感动去写作。”不论寒暑,他从未耽误过参加活动,每年有100余天奔波在基层现场。
近年来,“五老”代表深度参与辖区青少年的成长,成为“编外家长”。在昌邑,有500余名和李金山一样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用热忱与真心为青少年成长成才筑牢基础。
和孩子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的王大秋,不断创新微讲堂内容、形式的常青,总能围绕中心任务提出创新点子的袁伟……
昌邑区关工委现有乡镇街道关工委17个、企业关工委5个、“五老”队伍500余人、关工委阵地280个;成立以乡镇街道副书记为核心的关爱工作推进小组,创建“五老”工作室,其中区级5个、乡镇街级14个、社区级20个,为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阵地基础。
品牌建设做优做强
“在录制‘校车小喇叭’音频内容时,我总是字斟句酌,力求亲切自然,将道理转化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生动故事,教育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区关工委“五老”顾问卞雅说。
“校车小喇叭”是昌邑区关工委为精准服务乡镇青少年群体创新打造的宣传思想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新载体、新品牌。卞雅主动承担核心音频内容的录制任务,先后录制《长征的故事》(25集)、《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故事》(40集)、《抗日英雄的故事》(20集)等系列情景故事音频。
这些优质音频资源通过覆盖昌邑区各乡镇的“校车小喇叭”日常播放,孩子们上学、放学途中就能聆听经典、接受熏陶。音频内容还在昌邑区各中小学校的校园广播系统中播出,通过市广播电台多个频率传播。今年,他们又延伸推出“校园小喇叭”子项目,联合区教育局启动“小喇叭进校园”,形成“校车+校园+广播+网络”的立体化传播格局。
区关工委创新树品牌,在探索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心灵驿站”通过一对一咨询、登门走访等形式,掌握青少年家庭及成长情况,并结合真人真事创编《园丁与花朵》情景故事20余篇,广泛走进校车、校园;“昌邑微讲堂”在固定微信群中学习交流,邀请国学讲师、优秀“五老”代表等,围绕党史、国防、法治安全等主题,开展线上宣讲;“三位一体”整合社区、企业、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为青少年提供社会实践平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育人网络……这些品牌项目破土而出,如今枝繁叶茂,成为服务辖区青少年成长的坚实桥梁与亮丽风景。
活动资源向新向好
“我推荐《海底两万里》,里面的海底世界特别神奇,能学到很多海洋知识。”在10月20日哈达湾街道炭素社区关工委举办的“好书伴我行 阅读润童心”读书分享活动中,孩子们带来自己的闲置图书,贴上专属标签后放入“漂流书架”,与其他小伙伴交换阅读,并化身“小小荐书员”,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图书。
如今,在区关工委的各个活动站,孩子们的成长画卷正被一笔笔精心描绘。
区关工委将活动系列化,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纪念毛泽东诞辰131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主题教育活动近20场。孩子们在做中学、在学中乐。
“区关工委的很多活动会邀请我做线上主持,这让我锻炼了表达能力,还学会了在忙碌中平衡学习与实践。”新建街道的吴林娜说,每一次活动都让她在成长路上更坚定、更开朗。
“看着孩子从当年那个怯生生的小丫头长成现在这样,我打心眼儿里高兴。这都是这些活动带给孩子的成长!”市民崔艳凤说,家里满墙的奖状、一柜子奖杯,还有孩子在联谊会上跟小伙伴分享荣誉时的笑脸,她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耕耘与守护,如点点星光,终将汇聚成清晰而坚定的方向——为青少年成长铺路,为民族未来奠基。昌邑区关工委以“五老”的智慧为光,以品牌项目的实践为土,以多彩的活动为雨露,静待一株株幼苗拔节生长、蔚然成林。
(吉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威羽 雾凇融媒网编辑 齐源 初审 张勇军 复审 李明丹 终审 王久权)
原标题: 深耕沃土育新苗——看昌邑区关工委如何做好青少年关爱工作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雾凇融媒网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雾凇融媒网、雾凇融媒APP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吉林市融媒体中心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雾凇融媒网、雾凇融媒APP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