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尉氏县植保队员在麦田进行“一喷三防”作业,与传统方式相比,无人机喷洒可减少农药使用量。 李新义摄(人民视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6万亩“免耕玉米”开播。“免耕玉米”不使用地膜,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滴灌带浅埋机械化作业,可减少白色污染等。 于苏甫·艾尼摄(影像中国)
4月14日,吉林省各市州实现疫情防控社会面清零目标。春耕时节,全省坚持“两手抓”,疫情防控不松劲,农业生产不误时。图为龙井市智新镇村民通过轨道车等设备进行水稻育秧作业。郑智文 孙 可摄影报道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工业园区,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农田高效节水管材的生产情况,全力做好备耕工作。 王 将摄(影像中国)
江苏省如皋市城北街道邵庄村的高标准农田绿意盎然。该市通过节水高效节能改造等,建成高标准农田71.49万亩,努力打造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区。 吴树建摄(人民视觉)
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农民正在铺设全生物降解膜。 罗 川摄(人民视觉)
春耕时节,农机嗡嗡,春水汩汩,白鹭翩飞。由南向北,一行行稻秧逐渐栽满水田,冬油菜开始结荚长粒,麦苗陆续起身拔节、孕穗。
在东北地区,今年继续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推动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机械化技术应用提质扩面,进一步培肥地力,持续促进粮食稳产丰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农业农村部继续实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选取300多个重点县,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绿意盎然的春耕图在阡陌间铺展。
在黄淮海、西北以及西南地区,通过筛选耐阴、抗倒品种,推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长江流域利用冬闲田积极扩种油菜,调优品种结构,为丰收铺垫好成色。
在西北等地区,今年启动实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5000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500万亩,源头减量、使用管理和末端回收全过程一体推进。
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农业生产全面转型。近年来,各地采用侧深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肥替代等技术,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超40%,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6%。不断完善提升农田生产基础设施,促进集约化生产经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到今年底,我国累计将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覆盖4亿亩。
田间地头,亿万农民正挥洒辛勤汗水,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技人员活跃在一线,成为绿色兴农主力军。绿色生产奏响春耕主旋律,希望的田野上涌动着蓬勃生机。
(松花江网编辑 宋丹)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