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县区新闻 昌邑区新闻

事因耕地起 人在田间和——昌邑人民法院九站人民法庭“移动法庭”解纷

2023-04-20 17:59    江城日报

  小记 记者 赵迎华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农业发展,推动“软弱涣散”整治及干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足农业生产特点、把握春耕节点,近日在全市两级法院一体推进“转作风·助春耕”司法惠农主题活动。活动中,法官干警走进田间地头、坐到百姓炕头,面对面、心连心,办实事、解纠纷,展现出一幅幅司法为农、司法护农的生动画面。

  本报从即日起,推出我市两级法院“转作风·助春耕”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小何,种地时哪块儿不明白,就来问大叔!”

  “谢谢大叔!今后真少不了麻烦你。”

  4月11日,九站人民法庭法官马峥和法官助理侯强将“移动法庭”开在了昌邑区左家镇河湾子村村民家地头。因耕地使用权曾经闹红脸的当事人小何与老杨,经过法官调解,解开了心里的“疙瘩”,重归于好、握手言和。

  昌邑区人民法院九站人民法庭辖区地处城乡接合部,辖区内有47个行政村(社区),每年受理的案件中,涉农案件就有近百件,并多为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类型案件。

  “此类案件既要理清协议约定内容或权属记载情况,更要深入村屯实地查看四至、丈量,还要兼顾乡里人情,才能定分止争。”马峥说。

  针对此类案件,九站人民法庭积极探索化解机制,形成了以“网格”为依托的诉前调解与快立快审相结合的解纷机制。2021年,该法庭按照“一员多格”配置要求,全面完成对接基层网格,在各村屯、社区张贴网格法官照片及联络方式,同时与各村屯、社区建立微信综治群,搭建起信息共享、双向互动的便民服务平台。

  马峥正是河湾子村的网格法官。小何和老杨因提前收回耕地使用权补偿款数额产生纠纷,马峥指导村委会为他们进行了初步调解。因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九站人民法庭通过“涉农案件绿色通道”,及时为他们立案、排期、送达、开庭。

  时下,老杨正忙着育瓜苗。为了不耽误老杨生产,同时也不耽误纠纷地今年的耕种,马峥和侯强多次上门调解,最后一次,他们还把调解地点和送达地点选在了老杨与小何家相邻的地头。

  “法官为了我们两家的事儿,跑了两三趟。我们一次也不用跑,在地里就把事儿解决了。这个裁决结果,我认可!”法官送达交付协议书,老杨痛快地签了字,把纠纷地的使用权交还给小何。小何也当场撤回起诉,向老杨支付了补偿金。

  为快速化解涉农纠纷,九站人民法庭还在辖区的桦皮厂镇、土城子乡、孤店子镇曹家村、九站街道、左家镇设立巡回调解工作站和巡回审判点,变“等案上门”为“带案下村”,并以“田间法庭”“移动法庭”等灵活的巡回调解、巡回审判方式,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妥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保障农民不因诉讼而延误春耕或秋收。

  (松花江网编辑 陈炳桥)

原标题: 事因耕地起 人在田间和——昌邑人民法院九站人民法庭“移动法庭”解纷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